双林特产:双林绫绢

[复制链接]
查看: 530|回复: 0

双林特产:双林绫绢

[复制链接]
查看: 530|回复: 0
爱上户外

1万

主题

7072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6400

金点子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诚信商户

爱上户外 2011-4-30 22: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受更多内容,了解更多户外知识,让你轻松享受户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双林在桑蚕业的发展中,除了丝绸之外,还创造了另一种丝绸业奇葩,即双林绫绢。这绫绢是绫与绢的合称,“花者为绫,素者“绢”。在距今4700多年的新石器晚期,湖州钱山漾就有了世界上最精美的丝织绢片。

绢片的原料是家蚕丝,经纬密度为每平方厘米48根,和现在的绢织物基本相同,这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丝织品。三国时,双林地属东吴,就有“吴绫蜀锦”之称。东晋时,双林已盛产绫绢。晋太元六年(公元281),王献之任吴兴太守时,就用双林生产的绢书写。当时,绢称为练(洁白的熟绢)。双林镇志载“按香祖笔记,梁武帝小名阿练,固改练为绢”。南朝时,双林绫绢生产初具规模,大批绫绢由广州销往林邑(越南)、扶南(柬埔寨)、天竺(印度)、狮子国(斯里兰卡)等十多个国家。

从唐代起,双林绫绢被列为贡品,并销往日本等地。唐时,双林织绫技艺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能巧妙地运用不同斜纹编织使花型如隐似现。南宋时,双林的纱绢闻名于世,双林镇“有绢庄十座,在普光桥东门每晨入市,肩相摩也”。染绢的皂坊集中在耕坞桥一带,漂洗皂绢,染黑了桥下的清水,“墨浪湖”由此得名。双林镇因而有了“浪墨”这一雅号。

明代,朝廷奏本专用双林倪绫。关于倪绫,双林还流传《倪家滩与倪绫》的故事,讲的是清朝末年,镇西倪家滩村的倪梅英,精心织出的“双龙”绫被称为“倪绫”。这种绫轻如朝雾,薄如蝉翼,绫面双龙突起,光彩夺目。传说皇帝曾用它写过圣旨,因而倪绫风靡一时,世擅其名。

倪家祖居双林镇东栅,织双龙绫是倪家祖传绝技。以其织绫秘诀,立下家规:传媳不传女。清末年间,倪家只生女梅英,她姿容清秀,聪明伶俐。幼时,母织绫,她总在旁问这问那。父母极为宠爱她。他们见无子嗣后,无媳织绫,恐倪家一手绝技就此失传,便苦心传授于她。女儿勤奋好学,几年后,便“雏凤清于老凤声”了。

梅英成年后,嫁到西栅倪家滩。这村人多田少,家家养蚕,户户织绫。可他们所织之绫粗糙,卖不起价,费工费本,生产艰辛。梅英耳闻目睹这一切,心想:应该让大家织出好绫来多赚钱,过舒坦的日子。于是她毅然违背家训,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大家。这样,倪绫的织技便在倪家滩传开了,并很快遍及里庄、雄头村等村庄。虽然随着历史的演变,现在倪家滩村已没有人家织绫了,但作为倪绫的原产地倪家滩,还在人们心目中留有较深的印象。

清朝时,双林已成为江南丝织品的主要集散中心。绫绢以双林包头绢最有名,号称“通行天下”。1919年至1921年,单双林一带就有织绫机2000多台,年产绫绢40多万米。

不仅如此,双林绫绢还促进了我国的服饰文化、工艺美术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历史上,双林的御服“鸟眼服”为我国的服饰文化写上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现在,绫绢还被广泛用来作风筝、绢扇、绢花、宫灯、屏风等工艺美术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对绫绢作为服饰和装饰材料有很细致的描写。直至现在,双林和我国一些 地区还在喜庆、婚嫁时用红绫、彩绢,以渲染喜庆、吉祥、和谐的气氛,使之在精神与情感的交流中起着最佳媒介作用,绫绢文化已深深地积淀在群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之中。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济源户外网-天韵茗茶 | 豫ICP备10211396号-1

GMT+8, 2024-12-22 17:33 , Processed in 0.04669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