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轶可和黄渤成为娱乐圈内90后与70后的典型代表

[复制链接]
查看: 122|回复: 0

曾轶可和黄渤成为娱乐圈内90后与70后的典型代表

[复制链接]
查看: 122|回复: 0
爱上户外

1万

主题

7072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6437

金点子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诚信商户

爱上户外 2011-1-10 13: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受更多内容,了解更多户外知识,让你轻松享受户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style>#read_tpc p{font-size:16px;margin:16px,0;text-indent:2em;line-height:1&#46;5;text-align:left;}#y_from{-moz-background-clip:border;-moz-background-inline-policy:continuous;-moz-background-origin:padding;background:#FEFCF4 none repeat scroll 0 0;border:1px solid #FFE79F;clear:both;color:#666666;font-size:14px;line-height:16px;margin:10px;padding:10px;text-align:left;}</style><P align=center><IMG src="http://x&#46;limgs&#46;cn/xkimgs/2009339073158133&#46;jpg"><p />有人说90后的曾轶可颠覆了人们对娱乐的态度。<p />在曾轶可之前,人们无法想象的是像她这样唱歌也能红,人们会认为参加歌唱比赛的,不说是天籁之音,也至少是不跑调。但就是这么一个喜欢抱着吉他用绵羊音唱歌的小女孩,却意外的红了,成了举国争议的曾轶可。<p />不管曾轶可走红是不是因为推手,她都让很多人恍然明白,娱乐而已,认真你就输了。<p />这是一个全民娱乐的年代,人们喜欢喜剧更多于悲剧。工作学习压力繁重,谁都不希望回到家还看一些悲伤的电视剧和电影。哪怕是闹剧,只要能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就是娱乐。<p />如果说曾轶可的走红是不可思议,那么一个70后男人的走红则是众望所归。<p />黄渤,这个典型烙着70后印记的男人,在漂泊十几年之后终于功成名就,加冕“金马影帝”。这个“贫嘴”的大男人没有上过正规的艺术院校,却总能用质朴的表演、独特的幽默,将小偷、骗子、民工这些类型各异的小人物演绎得酣畅淋漓。在众多型男索女当道的娱乐圈,黄渤属于最另类却最讨人喜欢的那一拨。<p /><STRONG>标签</STRONG><p />曾轶可和黄渤,一个生于90年代,一个生于70年代;一个是性格淡淡的小女生,一个是龇牙咧嘴的大男人;一个一夜成名,一个苦苦打拼十几年;一个年纪轻轻就饱受争议,一个大器晚成却万人喜爱。<p />一样的是,曾轶可和黄渤,二人都是为娱乐而生。如果非要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的话,只能是90后和70后的差别。<p />黄渤说现在选秀很多,是一件好事,不像他们那时候机会寥寥可数,数得出来的只有青歌赛之类。全民娱乐需求的猛增让年轻人的机会更多,互联网web 2&#46;0的发展,也让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p />黄渤的那个年代,明星们还高高在上,只能万人仰视,而现在不一样,明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或者某个名字某天被网络稍稍开个玩笑,都有可能一些成名,例如2009年的贾君鹏。反之,如果某个明星没有持续的新歌、炒作、花边来支撑,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就被人遗忘,这是个信息泛滥的年代,每个人每天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都有太多。<p />曾轶可很明白外界对自己的争议,也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名。面对争议,她用了一种很简单但有效的方式来将其屏蔽,“以前看一些不好的评论,会有些难过,后来自己就学了一点小聪明,就是只看好的,这样心情就越来越好。”<p /><STRONG>曾轶可谈90后:非议让我们更勇敢</STRONG><p />2009年,非典型的娱乐之年。有三个词语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以不可思议的方式红遍中国,一个是“偷菜”,一个是贾君鹏,还有一个就是曾轶可。<p />自称“90后前奏”的曾轶可,其实只差三天就能抓住“80后的尾巴”。这个出生在90年1月3号的女孩,仅用两三个月时间,就走完了其他明星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成名道路。<p /><STRONG>19岁成名,觉得自己很幸福</STRONG><p />不熟悉轶可的人说她给人的感觉是“冷冷的”,熟悉她的人却说她是“暖暖的”,而她自己说自己是属于“淡淡的”。敢爱敢恨,有时候也会紧张和兴奋,但是表达出来就是淡淡的。接受我们电话采访的曾轶可,谈吐之间明显比刚参加“快乐女声”时多了几分成熟,但是话筒对面,仍然是略带轻颤和稚气未脱的声音。<p />过去湖南女孩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多是圆脸、大眼晴、和犟脾气。曾轶可在舞台上的亮相却是瘦削、短发,外加木然冷漠的表情。当然争议最大的,还是她极富才气的创作,和不搭调的、忐忑颤抖绵羊音。近些年靠“跑掉”出名的歌手不少,但绝大多数是故意恶搞,为了成名而搏出位。曾轶可不一样,至少对于音乐这件事,她是认真的。<p />于是,这样一个“另类”人物,像块磁铁一样迅速形成两极——被她独特唱法与创作才华所吸引的人迅速形成一派阵营,其中就包括评委高晓松。他们为她的勇气与灵气所惊喜,极力为她的“跑调”辩驳。而另一派阵营却是激烈的抨击与抗议,他们愤怒地认为曾轶可这样连音准都摸不着的歌手,不该走到“快乐女声”的十强。甚至将这种愤怒,演绎成一场竞赛似的恶搞。<p /><STRONG>90后比上一代人更勇敢</STRONG><p />在19岁时候出名的人很多,但是在19岁的时候就背负如此大争议的人却极少有。曾轶可带来的不仅是我们完全陌生的音乐表现方式,人们更希望搞明白她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唱歌。接下来她促使我们去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她绝不是个别现象,而代表着90后一代人身上的某种特质。究竟是我们不理解他们在想什么?还是他们不想让我们明白他们的真实想法?<p />曾轶可对90后的看法出乎意料的坦率,她说90后比上一代人更勇敢。记者问是否是因为你受到那么多非议,一路走来,所以自己显得比别人更勇敢。她说其实大家对90后都一直有不少非议,面对非议时候更勇敢,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和70、80后最大的区别吧。轶可是90后里面年龄最大的人,所以谈起这个话题时多少有一点替他们辩护的味道。也许真的如她自己所说,经历过这么多,又有很多大龄的朋友,所以思想上会略微成熟那么一点。<p /><STRONG>生活、娱乐、朋友:其实很“主流”</STRONG><p />曾轶可选择生活的标准似乎更加“80后”,但她自己认为其实90后和80后的生活没有太大的不一样。周围人各有各自的生活半径,自己也没什么特别的不同。她说那些“火星文”自己都看得懂,但是平时打字却不会去打。她也强烈反对“火星文”就是“脑残”这一说法,认为那只不过是同种人群之间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就像早些年很多人说话爱夹几个英文单词一样。<p />曾轶可成名之后的生活也很简单,平时演出活动之外的生活,更多都在摆弄自己喜爱的乐器。上网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就算上网基本也就是逛逛贴吧——自己的和几个要好朋友的,以及听听歌之类。<p />提到朋友,轶可用了女孩子最简单的逻辑。当记者问她在比赛中结识的朋友跟从前有什么不同,她说,真正可以称为朋友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互相为对方着想,把对方放在心里,最好能是一辈子的好朋友。<p />曾轶可一直把朋友当作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会认为朋友比自己重要。她曾说过自己不会把任何人当敌人,但是也不喜欢为了利益耍小聪明的人。<p /><P align=center><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x&#46;limgs&#46;cn/xkimgs/2009339073256171&#46;jpg"><p /><STRONG>黄渤:我是70后的“非主流”</STRONG><p />生于1974年的黄渤其貌不扬,而且不管戏里戏外都特爱贫嘴。却被同月同日生,但相差三岁的导演宁浩称为“天生做演员的人”。如今,这个“贫嘴”的大男人就凭借他塑造的小偷、骗子、民工等身份各异的小人物,一跃成为金马影帝。<p />很多人认为黄渤是凭借《疯狂的石头》一夜成名,但其实早在九十年代初,黄渤就开始了他演艺圈的跋涉,那时候,年龄最大的90后也就两三岁。<p />“和现在年轻人一样,也喜欢潮流。只不过喜欢的东西不一样。”<p />“现在有网络,还有网络游戏,一大堆好玩的。我们那个时候就只有插卡的那种机器,玩魂斗罗。”<p /><STRONG>谈潮流:90后都出来混了,我多大了?</STRONG><p />黄渤从高中时候就开始教舞蹈,那时候完全是因为兴趣。“断断续续六七年吧,谈不上教,其实就一帮差不多大的孩子。凑在一起瞎胡闹”。<p />除了跳舞,黄渤也喜欢唱歌,会跳会唱,他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太一样。他梦想成为草蜢、小虎队这样的明星。带着这样的想法,他成为了那个年代第一批在歌舞厅驻唱的歌手。<p />如今的黄渤已经年过35岁,就像自己台词中的调侃,“90后都出来混了,我多大了?”但是谈起那段时候,却仍不免兴奋,“和现在年轻人一样,也喜欢潮流。只不过喜欢的东西不一样。”说起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喜欢梳什么大背头,穿破牛仔裤、花衣服,也整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年轻时候黄渤最喜欢的明星就是Michael Jackson,天天找他的资料、唱片,海报贴得满屋子都是。“学Michael的舞蹈,练习走太空步。也就是那时候迷恋上跳舞的。”<p />黄渤说自己就是70后的“非主流”,潮得很。老年人是最看不惯这些,认为年轻人不好好读书工作,整天弄这些花里胡哨的,还老往歌舞厅、夜总会什么的跑。<p /><STRONG>谈喜剧:现在年轻人压力大,简单点的东西更容易接受</STRONG><p />最开始黄渤并没有想过会去演电影,演喜剧。从广州北漂到北京,一直在各个酒吧跑场子,他也尝试自己写歌,送小样去各种各样的唱片公司。但“总是进不了圈子”。<p />除了演出,他还做过小老板。说起第一次演戏,黄渤说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演,都演到摄像机背后了还在演。那时候就觉得能有机会拍戏就好,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p />如今成功“进入圈子”的黄渤一样喜欢看电影,他觉得看电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黄渤喜欢看各种类型的片子,文艺片、商业片都看。而最近可能看日韩的片子多一些,因为“觉得他们年轻人表演风格更加大胆,能借鉴的多一些。”<p />对于现在年轻人爱看的一些打打闹闹的“无厘头”喜剧,黄渤认为不见得喜剧就一定要深刻,要有思想高度,“看看喜剧是一种很好的放松,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候压力大很多,这种不需要太多思考的东西可能更容易让他们接受”。<p /><STRONG>谈生活:信念就像一盏明灯</STRONG><p />黄渤不否认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但他认为精神生活更撑得住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是会随时间变化的,就像小时候我们特别爱吃的动物饼干,现在觉得不好吃了,但是精神生活可以表现为一种‘信念’,这个非常重要,它就像个明灯,很虚幻,但是能撑着你。”<p />很多人说70后这一代人相对平淡,但是黄渤绝对属于“浓”的那一拨,不仅是因为他的经历,也表现为他的性格。最大一特点就是“贫”,走到哪里都能给人制造笑料,连接受采访时都会贫上几段。但是谈到“信念”,黄渤很认真,“现在的年轻人很幸福,可是信念的东西太少。”<p /> <p /><div id='y_from'>From: <a href="http://yxk&#46;cn&#46;yahoo&#46;com/articles/20091206/1-2i&#46;html">http://yxk&#46;cn&#46;ya ... 6/1-2i&#46;html</a>     Powered by <a href="http://cn&#46;yahoo&#46;com/">yahoo&#46;com&#46;cn</a></div>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济源户外网-天韵茗茶 | 豫ICP备10211396号-1

GMT+8, 2025-7-21 05:45 , Processed in 0.0548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