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不闪式3d电视产业新一轮发展 创维迎接新挑战

[复制链接]
查看: 308|回复: 0

偏光不闪式3d电视产业新一轮发展 创维迎接新挑战

[复制链接]
查看: 308|回复: 0
匿名  2011-12-4 15:03:08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受更多内容,了解更多户外知识,让你轻松享受户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业内普遍认为最终裸眼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显示会成为主流,时间上却没有共识。美国3D技术公司RealD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约书亚&#46;格雷尔认为这个时间点可能是在两至三年后,而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裸眼3D需要5-10年方可在大众市场普及。虽然裸眼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必然是未来趋势,但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电视仍须佩带眼镜。尽管如此,所有的电视厂商追逐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市场的决心仍异常坚定,这使Dis-playSearch将2014年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电视的预计出货量从4290万台提升至9000万台。值得探讨的是,那9000万台3D电视是否仍需要眼镜才能体验出效果?在3D电影以及中外彩电厂商多方推广攻势之下,3D概念以及偏光不闪式3d电视逐渐为中国市场所接受。截至5月底,偏光不闪式3d电视的市场渗透率为10&#46;8%,业内专家预测,到今年年底,偏光不闪式3d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上升,偏光不闪式3d电视产业新一轮的爆炸性增长阶段即将来临。<br /><br />面对偏光不闪式3d电视市场爆炸性增长的态势,各大家电企业积极布局,纷纷推出了自己主打的偏光不闪式3d电视系列,以满足市场需求,迎接偏光不闪式3d电视产业新一轮发展。<br /><br />创维等彩电巨头砸下重金,积极布局,目标直指偏光不闪式3d电视市场的主导地位。创维集团副总裁、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曾表示 “随着3D技术的成熟,偏光不闪式3d电视成本将持续下降,偏光不闪式3d电视取代普通液晶电视的速度将大大加快,而创维预测到2012年3月底结束的2011财年偏光不闪式3d电视出货量将突破150万台。”<br /><br />不难发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内容的发展总是滞后于技术——先有高速公路,然而却不见跑车。同样,技术的突飞猛进远胜于偏光不闪式3d电视片源的生产。目前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片源仍以卡通和动画为主,真正的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影片还非常少,虽然一些厂商比如创维试图与内容提供商联手,但能够提供的片源仍然非常有限,无法规模化。这也造成了最普遍的情况是,购买了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电视之后,除了厂家能赠送的几张影碟,消费者想要获取其他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内容还相当困难。<br /><br />面对偏光不闪式3d电视市场爆炸性增长的态势,各大家电企业积极布局,纷纷推出了自己主打的偏光不闪式3d电视系列,以满足市场需求,迎接偏光不闪式3d电视产业新一轮发展。<br /><br />创维等彩电巨头砸下重金,积极布局,目标直指偏光不闪式3d电视市场的主导地位。创维集团副总裁、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曾表示 “随着3D技术的成熟,偏光不闪式3d电视成本将持续下降,偏光不闪式3d电视取代普通液晶电视的速度将大大加快,而创维预测到2012年3月底结束的2011财年偏光不闪式3d电视出货量将突破150万台。”<br /><br />但这些问题并未影响电视巨头以及导演、制片人的勃勃雄心。“尽管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存在一些弊端,但这一切并不是不可解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产业还只是一个新兴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会突破,市场会完善,到那时,现在的一些缺陷都可迎刃而解”,偏光不闪式3d电视以及全球知名的3D硬屏生产厂商LGDisplay的有关人士说,“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主流化真正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的整体成熟度和内容上的支持。目前,LG已和韩国数字卫星广播公司SkyLife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有助于划定偏光不闪式3d电视和3D图像的技术、设备和播出内容的标准。”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济源户外网-天韵茗茶 | 豫ICP备10211396号-1

GMT+8, 2024-6-26 10:35 , Processed in 0.0476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