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里的家(三)

[复制链接]
查看: 519|回复: 0

野地里的家(三)

[复制链接]
查看: 519|回复: 0
爱上户外

1万

主题

7072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6389

金点子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诚信商户

爱上户外 2010-12-29 21: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受更多内容,了解更多户外知识,让你轻松享受户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帐篷为睡眠和暴风雨作好准备

  确保在旅行前将帐篷的线缝裂痕封住。让封蜡干上24小时,然后用水喷撤测试。检查裂缝,干燥后再修补  ·再干上24小时。一旦你在野外,按下列步骤进行:
  ·搭紧帐篷,将帐篷钉打好。
  ·绷紧外层雨布,这样它不会碰到里层篷布。
  ·留有足够的通风,这样帐篷内部保持干燥和空气新鲜。
  ·保护你的睡袋不因帐篷底层而受潮。
  ·调整帐篷方向,使帐篷门位于下风处(除了在多虫野地)。
  ·搭帐篷时不要不打钉固定。

  星空下

  如果天气看上去温和怡人,虫子、熊或者大风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么还犹豫什么呢,出去躺在星空下吧。我们多数人很少看到没有城市灯光闪烁的夜空,当看到如此繁多的星星以及偶尔划过天空的美丽的流星时,该是多么令人惊喜感叹的啊。

  在扁虱、蚊子、蚋虫较多的野外,无帐篷的睡眠大概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在一些比较陡的山地,睡在外面也许也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有时会有鹿到那儿产小鹿。在风大的沙漠地带,沙暴是相当残酷恶劣的,因而呆在帐篷防护物里比在外面忍受砂砾要适宜得多。

  露天睡觉要选择一处景色优美、不会被擦地而吹的风把沙尘落叶刮到脸上的地方。然而,务必要有遇到偶然情况的计划。安排好一个天气骤变时可以撤离躲蔽的地方(炊事雨篷下、别人的帐篷、独木舟下等等),并且手中要有一支手电筒以寻找紧急出路。

  在露天睡眠地和帐篷之间半路上应用防水雨布搭建一个临时开放的防护处。两棵树之间搭一个“A”字型雨布就能有效提供防护了,可以使睡在星空下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当然主要的缺点在于你易受蚊虫攻击。

  寝卧用具及装备

  帐篷搭好后,取出你的防潮垫和睡袋。如果你用的是自动充气式防潮垫,那么打开其阀门;在垫上抖开睡袋,让睡袋和防潮垫中的隔离效果在你钻进去的时候尽可能达到最好。不要将衣物或睡袋随意地放置在外,尤其是刮风天气,或者傍晚天气变冷时形成露水和雾气的情况下。

  天黑之前,将你夜里可能会用到的东西收起来放在帐篷内侧的袋子里。如果外面湿了,你最好放一块大手帕或一条易干的合成纤维毛巾在门边,可以消除水珠。脏袜子也可以。

  营地厨房(炊事帐篷)

  在穿上干衣服、补充过水分、搭好帐篷、放好睡袋和装备,你要做的下一件事就是吃了。根据体育运动营养专家的研究,剧烈运动后45分钟内身体能最有效的消化食物、贮存能量。所以要保持温暖,喝水,吃东西。大概最好是先吃少量松软易消化、有助于体力恢复的食物。这种零食是不需要烹饪的,然后再去搭建正式的营地厨房。

  细心挑选厨房(和帐篷门前的地带)的位置,因为那将是你最常走动的地方。你的炉子或营地篝火周围一带应该是非常耐用牢固的地表面,避免开满野花的草地、地衣苔藓带以及其他隐花植物(如厥类、藻类等)生长的地表。厨房的位置还应该很近很方便;在野兽出没的地带,厨房离你睡觉的帐篷至少相隔30米以上,最大程度减少饭菜香味的吸引。厨房应该在避风处,这样点炉子和灯就顺利得多。它还应该比较暖和,晒得到太阳,因为在清冷的早晨和傍晚你也许要花大量时间呆在那儿。另外要有一个合适不太远的地方倒脏水,这个地方最好是无机矿物质土壤,没有植被草木,离水源至少50米。你还可以在厨房附近找棵树挂食物。

炉子和营火

  除非你体温过低,否则从生理学角度实际上你并没有对热的食物和水的需要,但是即使是最禁欲的野外旅行者也很快意识到比起含同样卡路里量的可用手拿着狼吞虎咽的零食小吃来,干的或者可补充水分的食物重量更轻、储存时间更长并且味道更好。由于这些原因,你将对大多数营地吃食进行烹饪,尤其是早餐和晚餐。

  营火一度被视为户外活动必不可火的一部分,但在大多数野地,它所造成的影响已经变得不可接受了:使用者的数量超过可获得的燃火木材;营火地是非常不美观的;营火很有可能引发野地山林火灾,潜伏着很大的危险。在特定的环境中,比如多石的沙地、气候温和植物再生率高的落叶林,如果使用已有的营火地、在矿物质土壤中挖火坑、用金属锅以及聚酯类高分子物的盖布,是可以燃营火的。然而,根据与不留下任何痕迹的环保计划相关的休养生态学家所作的广泛研究,禁燃营火也许是一个野外旅行者唯一能做的降低对营地的影响的最重要的举措。

  在许多公共地域包括国家公园,野外用火是被严格禁止的。在另一些国家森林以及其他野外,用火被有限禁止,就是说在火灾高发危险时期严禁用火。出行之前,确认一下现时当地的相关规定。

  如果你还算聪明的话,应该已经准备了足够多的衣物来御寒,而不需要火堆。确实感到身体发冷时,可以烧一瓶热水抱在怀里当热水袋。如果你想轻松一些,可以考虑带小提灯,这种丁烃灯不太重,而且能马上点燃。

  尽管说了这么多,但假如你仅仅是必须点营火(而且也被允许),那么选择预先已有的被人点过留下烧痕的营地。如果有很多带烧痕或石头垒成圈的营地,选一处最合理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烧焦区域的扩散,除去上面的覆盖物并且将其他石圈的石头分散。

  在点火之前把周围的易燃物清理干净。没必要垒一圈石头,如果不这样做,将会少一些影响。查看营火地周围有没有干的矮灌木、草丛或长满青苔的泥炭般的地表,尽量避开这些。同时确保火堆没有太大危险,不至于酿成火灾。在炎热干燥多风的季节要特别谨慎行事,这种时候野火有可能带来极为可怕的严重后果,背离你只想点堆火的初衷。

  不要用火的理由
  ·生火做饭本身又辛苦又讨厌。
  ·会薰黑罐、锅等炊具,产生大量烟雾。
  ·迸出火星,容易在你所有的尼龙制品(装备衣物)上烫出洞来。
  ·要求大量时间和注意力;你不得不采集木柴、生火并保持火势。
  ·这可能是被禁止的。
  ·燃烧掉珍贵的腐木,这对于当地生态系统(尤其在亚高山和沙地带)很重要。
  ·要求野营者去四处搜寻可燃的柴木,因而对周围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可能引发火灾。

  可喜的是现在野外用的便携式炉具比传统的营火方便得多,而且更有效率。一个现代的营地炉能在点燃10——15分钟之内烹饪好大部分吃食。一个小巧的炉子加两个gas(燃料)罐(一共大约两公斤多)一般能保证两个人在两周的旅途中吃上热的食物。其速度、方便以及对于火势的良好控制能远远弥补这增加的重量造成的不便。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营地炉,最好用一块好的挡风屏障来使火焰不受风的影响,风吹有时能让你的燃料耗量和做饭时间增加一倍。找一处火不会烧坏底下植被的平坦、抗热的地表。

旅途中的炉子保养

  你的特别式样的营地炉子也许非常考究或者牢固耐用,但所有炉子都将受益于野外使用中的谨慎保养。为了避免零部件被压弯或者燃料管道破裂,一定要小心装包,而不能像塞衣服一样一古脑塞进背包。保持炉具干净。

  注意维护保养并及时更换橡皮垫圈,尤其是燃料瓶、燃料槽以及燃料管道密封口,这些地方如果损坏可能引发火灾。皮革或塑料制的抽运杯(泵)在燃料加压密封槽内上下滑动,它需要不时清洗并上油、硅酮或者--;在合适的材料缺乏时--;唇膏润滑来保持灵活。保持对炉子各部分的维修。大多数生产商都提供一套标准工具来保证最常出现问题的部分的维修。定期清洗燃料喷口。可以买到适于大部分炉子的专用清洁器,用细硬的铁丝制成。如果没有,牙刷上的刚毛也能替代。

  在帐篷里点炉烹饪

  在帐篷里点炉烹饪的原则是:不要这样做。在三个季节的野营里,这一原则一般是不太难遵守的,但在下暴雨、刮大风以及寒冷的冬天这种时候就给那些被告知要遵守这一原则的人提出一个两难问题。当天气确实很糟糕时,先退避到防水雨布篷下面(假定你已有一个),在那儿继续做饭。如果你根本没有防水雨篷或者风实在太大,那么在你帐篷前门廊地上做饭,不过要在外面把炉子点燃,因为点火时火苗突然腾窜起来是很糟糕的。

  如果你的帐篷没有门廊,你最好将炉子置于帐篷门外伸手可及的地方,拉开门的拉链忙碌,调整火势。不要将炉子搬进你睡觉的地方来,除非为天气所迫,真要进来那么要特别当心燃料溅出或帐篷底层被熔化。仍然要在外面点燃炉子,一直等到摇曳腾烧的火焰稳定下来才能把炉子挪到帐篷里。在帐篷里,用绝缘隔热材料诸如泡沫的睡垫、炉子底座、特殊的地砖板(甚至一张不用的许可证照也有用)来防止发烫的炉子将帐篷底层熔化烫坏。当使用一些丁烃罐的炉子时要当心,因为这种炉子的燃料插筒是通过一条长的可灵活弯曲的管道与炉头连接在一起的,如果丁烃罐向一边翻转,炉子的火焰可能会窜得相当高。有经验的野营者--;甚至那些非常熟悉他们炉子的人--;在他们的旅行生涯中都至少有一次骇人的古怪的火苗猛往上窜的经历。所以要当心。

  如果你确实要在帐篷里做饭,象上千的野营者那样,要了解真正的危险--;其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如果你的帐篷是密闭的,你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正在吸入一氧化碳这种无味但有毒的气体。中毒反应先是头痛,然后想睡觉,最后被杀死。所以如果在里面做饭(或使用提灯及任何类型的取暖器),一定要保持帐篷内空气流动和通风。

  用炉注意事项

  买来一个新炉子在指望它旅行之前,先在家里点火检验一下。在家里出现的问题容易解决;在野外出现的问题也许将意味着灾难。
  ·将炉具和燃料小心地放在背包侧袋中、睡垫套里或者一个特殊的炉子盒里,远离食物和衣服。
  ·带上适合你炉子或燃料瓶的喷口清洁针,在燃具袋中带上重要的备用部件。炉子的保养大体上很简单:学会承认问题的存在,并在它们变得必要前就进行修理。
  ·在把gas(煤气)或煤油装进炉子之前,检查燃料里的水及沉淀物。在贮存过程中燃料有时会发生冷凝,尤其在半满的的容器中,使用一个过滤漏斗进行过滤,以免沉渣堵塞燃料管。
  ·当在雪地上、不平坦的地上或者紧急特殊情况下的帐篷底上点火做饭时,使用一个炉子底座。

·如果炉子工作效率不太高可以清洗一下炉子,因为过分的碳燃烧只能恶化形势。
  ·为了提高效率用一个口严的盖子盖锅并使用防风物。一个在中等风的吹拂下不加任何防护的炉头可能要花两倍的时间才能煮沸一锅水,而一个完全包围起来的防风板则是最有效的,不过要确保它没有将过多的热量引至煤气罐方向。
  ·用黑锅做饭,因为它对热量的吸收快于一口反光的银色锅。烟囱喷出来的烟就可以把锅底变黑。一个热交换器能进一步降低沸水时间以及燃料消耗速率,在长途旅行中这变得非常重要。
  ·一定要多带些燃料备用,因为即使最好的炉子离了燃料也无法工作。

  使水纯净

  不管你找到水源的时候有多渴,也不管那水看上去是多么清澈,将水纯净一下是很明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每一条河流、溪水中都有寄生虫存在,它们主要通过被感染的动物的粪便而进入水中寄生。如果喝进这些原生动物,你可能头几天会没反应,但接下来就会腹泻,一直持续一周左右或更长时间。除了腹泻以外,其他反应还有腹绞痛、体重减轻以及极易疲劳,而内阿米巴变形虫会导致痢疾。除了大量寄生虫,水中还有各种有害细菌(你可能听说过的大肠杆菌,它会引起痢疾,还有沙门氏菌会带来伤寒)以及病毒(肝炎A和E等等),水中的所有这些都可能在肉眼不易察觉的情况下而被你喝下肚去。天哪!

  煮沸:不过有办法可以杀死这些可恶的东西,第一种办法就是将水煮沸,这对于所有微生物来说都是致命的。那种认为必须得让水沸腾10分钟,而且高度每上升300米就要多加1分钟的旧说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把水煮到沸腾阶段就可以杀死有害原生物和细菌了。至于病毒,有专家建议沸腾3分钟。不管怎样,煮沸几分钟只是一个时间和燃料消耗的问题。

  碘处理法:这种方法很长时期以来是一种常用的将水变纯净的方法。要么是液体要么是药片形式,在过去碘的缺陷仅仅是时间(你得等待化学杀手发挥作用,一般为10——30分钟,要看水的混浊度和温度)、带给水的颜色(那种暗淡的茶色)以及味道。尽管柚汁及其他美味果汁能对抗这种味道,不过现在有一种新方法(以重量轻的丸剂形式)也能达到目的。虽然认为经碘处理过的水不应该被连续喝上超过三个月,而且孕妇或者甲状腺疾病的人根本就不能喝,但碘过去曾经被最大数量的到野外旅行的人们认为是最安全、确信、便宜而且方便的水纯净法。然而,这种状况只持续到一种很难被杀死的隐密小孢子的出现。这种原生物外有防护层,有效地抵制碘发挥效用。很遗憾,现在你只能采用将水煮沸或者用水过滤器的方法了。

  水过滤器:还有一种方法使水纯净,那就是使用过滤器。所有主要的便携式重量轻的过滤器品种都能滤掉相当大数量的原生物和细菌,病毒--;三种生物有机体中最微小的一种--;则可以通过过滤器,它们得靠煮沸或用碘才能杀死。一些过滤器中加有碘处理装置,提供全面的保护。或者你也可以把碘加进经过滤的水中。不要用那种浑浊不堪含有水生物的水,因为它很快便会堵塞大部分野外用水过滤器,你不得不将水回流、清洗过滤器,或者重新组装一些部件。如果你必须用那种水,最好用什么东西(比如一块纱布)先过滤掉体积较大的污物。你也可以把水盛在容器里,让微粒先沉降到底部,再过滤剩余的干净部分。可以的话,让水放置一两小时,甚至过一夜。

  让水更可口:野外水的味道可谓千差万别,并不是所有的水味道都可口怡人。在沙漠地带,溶解的矿物质决定了水的味道不如人意。秋季落叶林中腐败的叶子,使水有一股发霉的味儿。一般来说想让水尝起来更可口可以先把它煮沸,然后沉淀一段时间再把澄清的水倒出来喝。柠檬片、过滤后的活性炭、咖啡茶以及饮料冲剂均有一定效果。即使当地的水完全不符合美食家的口味,也得咕嘟咕嘟把它喝下去,因为你必须往身体里补充水分。

如何用水
  ·将所有的水都过滤、煮沸或澄清。
  ·大量饮水以补充水分。
  ·在睡觉时以及次日清晨离开营地时准备一满瓶水。
  ·在过滤或使用前先让浑浊的水进行沉淀,滤掉颗粒物。
  ·使用大容积的水袋供应营地用水,以减少打水往返的的路程。
  ·把不可口的水先煮沸、澄清,再倒出来使用。
  ·用柠檬片、饮料冲剂等可以帮助抵消水的怪味。
  ·用纱布等物过滤掉较大的颗粒物。
  ·污水倒在离水源至少50米的地方,可能的话倒在矿物地表层,避免植被。

  营地烹饪

  水打好了。炉子点起来了。热饮正在煮着,你已经把营地收拾得很称心如意了。这样就拉过凳子来,该到吃的时候了。在野外,食物是高于生活的主题,有着比保持身体运动的纯粹的卡路里多得多的内容,营地吃食同时也可以是无聊时光的调节剂、社交活动、令人愉快的享受、艺术的创造(也可以是蓄意谋害的机会!)。关于营地烹饪的细节讨论是一个太大的话题,这里无法详述,需要的话查找一下这一主题的众多相关书籍或文章。

  环境卫生

  如果在本章中有什么需要尽力去对付和解决的真正的要害点的话,那就是在这儿了。小便、粪便、食物残渣、污水、垃圾--;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家里,我们的垃圾被带走,人类排泄物被水冲走。整个过程就是利用现代工业文明使这些污物和个人活动的必然结果物离开人们的视线以及大脑。然而在营地,我们必须想办法处理废物来保持清洁和健康,以及野外环境的纯净自然。

  营地环境卫生要达到的目标是:
  ·维持环境的完美,尤其是水的质量和植被草木。
  ·避免吸引野生物。
  ·保持营地清洁健康,不要留下你呆过的任何痕迹。
  ·鼓励将任何可迅速腐烂降解的废物留下来。

  垃圾

  对付垃圾的一种简便粗略的方法是将你带来的所有东西装包带走。“装包带走”的包括剩余食物、塑料袋、罐头、未燃尽的火柴、用过的厕纸、糖果包装纸……所有的一切。(在大多数场合唯一的例外就是身体产生的废物。)准备容积大一些的塑料袋用来装残羹剩饭。在离开宿营地之前,最后巡视一下地面,找一找有没有细小的零碎垃圾,比如编织带、橡皮圈、火柴棍以及牙线等。

  用过的餐巾或止血棉塞应该随用过的厕纸一起装袋带走。厕纸可以用火完全燃烧掉(如果燃火是被允许的并且是恰当的)。在燃烧纸类垃圾后,用棍棒搅搅燃屑,以确保全部被烧掉,没有任何小片碎屑残留其中。

污水、肥皂和牙膏

  剩余的烹饪用水和涮洗水应该被倒在离溪流或湖泊至少50米远的地方,并且遮盖住以免地上留下的食物残渣招来苍蝇和野生物。有一种重量很轻的网眼状遮蔽物能很好地达到此目的,并且在背包里丝毫不占地方。然后将食物残留物装进垃圾袋中。倒污水尤其是肥皂水或油污水时,尽量找不生植被的土壤。

  在和家人或者了解底细的小群朋友一起外出野营中,考虑尽量不要使用肥皂。肥皂是降低水质、毁坏植被的主要罪人。热水加上一块擦布或一把沙土就将碗碟洗得差不多干净了,除非碗碟上沾了大量油污。如果人很多,清洁工作很困难,那就选择一种无磷肥皂,并且一定要将肥皂水倒在离最近的水源至少50米的地方。

  洗澡的话,要么不用肥皂直接在溪流或湖泊里洗,要么用肥皂但打水到离水源至少50米以外的地方去洗。不要用肥皂洗衣服,只用清水洗或者把脏衣服带回家去。

  牙膏的香气能吸引动物,它们留下来的残余又会破坏植物生命。在野外不要用牙膏(牙刷是很重要的东西!),或者使用无薄荷或其他香料的牙膏牌子。吐到光地上刮出来的浅坑里,用水冲洗,然后用沙土轻轻盖上。一些人喜欢喷吐牙膏水。

  人类排泄物

  对水质的保护是废物处理最重要的目的。河流和湖泊的污染是一个日益扩大和严重的问题。

  如果你没有疾病的话,在野外小便是基本上无毒害的。在原始质朴的地带,一个健康人的尿基本上是无菌的,和途径的野生动物的尿液一样没有过多的影响。然而在被更多使用的宿营地,则最好在距离营地至少30米的地方小便,并且不要尿在植被上,因为它们可能会受损害或者被饥饿缺盐的动物啃掉叶子。矿物质地表或光光的岩石是理想的选择。

  人类的粪便则更成问题。在真正荒凉的野外地区,我们可以像动物那样排泄粪便,要么挖浅浅的“猫洞”,要么将粪便留在地上,让空气、日光以及湿气将之迅速降解。然而对于疾病患者以及病原体携带者、被频繁使用的宿营地或我们要呆上数日的营地,这时粪便的处理就很关键了。一些地方(比如经常使用的河道以及河滩海滩)要求使用者将粪便装包带走或使用便携式厕所。

  旧式建造公用厕所的办法已经不大为人们所采用了,因为它影响相当大一块地方,深坑中集中的排泄物阻碍了其自然降解过程,并且很难恰当地覆盖。公用厕所真正只可用于大群人的长期停留。它们应该至少有30厘米深,当快要填满离地表还有10多厘米时应该被掩盖上。

 猫洞: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在离水源至少50米的地方挖小的个人使用的“猫洞”。这些坑应该有10厘米左右见方,10�15厘米深。方便后将之掩盖起来(不要把厕纸留下)。

  表面处理:这种办法近来有越来越多的提倡者,因为置于空气中的粪便能迅速降解。缺点在于疾病传播相对容易,而且在高频率使用的地方,废物既危险又不美观。事实上,在许多野外地区表面处理法是不被允许的。在荒僻、旅行者稀少的地带,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法,最好离开路径并且离水至少50米远。可能的话,用木棍或石块将粪便抹开以增加暴露面积,促使它更迅速地分解。

  厕纸:由于其寿命及不美观性,厕纸是个比人类排泄物还要难处理的野外问题。用过的厕纸分散在本来风景很美丽的营地的灌木丛中,这足以让大多数人想掉转屁股跑掉。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不用厕纸。一旦你形成习惯,光滑的岩石、宽叶或者一把雪都是可以工作的替代物,这样你就不必花心思处理令人作呕的垃圾了。方便后一定要好好地洗手。如果不得不用厕纸,那么一定要用无香牌子,尽可能少用,并且和其他垃圾一起装包带走。如果宿营地可以点火的话,也可以烧掉它。

  夜幕降临

  当你基本的生活需要(防护物、衣物、食物供给、环境卫生)都已被充分考虑到,就该想想如何给户外的闲暇生活增添趣味,如何进一步增进友伴情谊了。这是一门艺术,也是很微妙而重要的。尤其在较冷的季节夜晚变得漫长的时候,野营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一个黑魆魆的营地渡过的,如何愉快地享受这段时间应该是着重要考虑的事。毕竟,背包旅行宿营是一种娱乐和消遣。

  夜间活动

  一些旅行者只想裹在衣服堆里看看夜空,或者借着烛光写写日记。另一些喜欢以吉他、扑克、威士忌和雪茄烟、按摩油和酒杯、户外生活手册和诗集等作为消遣和娱乐。对于人数多的群体,即使已经有了营火,一两盏明亮的营地灯对于营地活动仍然是非常有用的。对于小型群体以及冬天的野营,那种重量轻的丁烃/丙烷提灯尤为适合,因为它们没什么份量(炉头可以在炉子和灯之间来回调整),亮度好,燃料耗量适中,并且足够卫生可作为帐篷内取暖器。

  在友伴关系成为野外真正的乐趣的同时,不要忘记偶尔走出社交圈子,到宿营地附近去品味一下大自然的宁静安详。远眺一下大自然美得令人吃惊的景色,而不用盯着炭火或向同伴抱怨家中的各种烦琐事。看看夜空中的满月、月光照亮的湖面上笼罩的缥渺的雾霭、闪烁的星星,或者听听清风的长发被密林中的松针梳理时的呼呼声,静静地站在某个地方享受片刻。这些深远宁静的片刻将会是你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的美好时光。

  四处蹓跶:与其将自己困在宿营地几米见方的狭小区域,不如考虑来一次傍晚时分的漫步。傍晚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色彩多变的天空以及野生动物。在那儿你会感到像走出樊篱一般自由自在。白天你已经徒步行走了很长时间。在宿营地渡过的早些时候大概是比较安静的,而到了傍晚当地的动物经常又出来重新开始搜索食物。静静地离开宿营地走到外面去,你可以观察到这些神秘之地的每日活动形式并成为一名参加者,同时放松一下紧张疲惫的肌肉和神经,为一个好的睡眠作准备。

以下,则想想怎么保护你的水。你可以把饮用水放进睡袋脚头,只是冰凉的瓶子会让你发冷。相反,你可以先把水煮热再放进去,这样就像一个暖水袋,把热量传递给你冰凉的脚趾。

  休息安顿

  确保所有重要装备都集中放好,为第二天作好准备。鞋应该伸手可拿,注意防雨及虫咬。身边应该有一满瓶水,这样晚上渴了可以渴水,还有准备一满锅水以备次日早晨做饭用。没有什么比知道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更让人安心的了。

  晚上钻进帐篷时注意防备蚊虫以及沙土被带进来。鞋子放在门口边的门厅里或者帐篷内的袋子里。万一半夜出去记得它们在什么地方!如果有蚊虫嗡嗡响,进帐篷时一定要注意,迅速进来拉上拉链,然后消灭任何侵入者。

  每晚脱衣服时,找一个固定的地方放衣服。一些人把衣服叠起来当枕头用,另一些人则喜欢带上自己的小枕头(充气旅行用枕等等)。其他衣服可以垫在睡袋脚头下面(如果考虑到特别的隔离效果的话),或者放在衣物包上面。有湿气的袜子、湿手帕或其他不干的衣服应该挂在帐篷纱窗口或铺展开来。睡觉前,根据需要调好闹钟或不调。

  对于那些从来没宿过营的人,想到身子下面只垫了一层薄薄的泡沫垫就觉得这简直是太吃苦受罪了。但对于另一些宿营者,艰苦的锻炼和户外天气并不陌生,同样的睡垫感觉就像一个温暖干燥的蚕茧。

  许多人喜欢裸睡,但即使你习惯于穿睡衣裤睡觉,也不要把你白天穿的全部衣服都留在身上。它们也许是干的,但残留的水气会吸走你身上的热量。

  夜晚照明:你的手电筒应该放在帐篷里以备夜晚出去和急用,任何时候都要能想起来放在哪儿了。一盏燃烛提灯对于晚上写日记、看书或玩扑克都是一种理想光源。可以挂在帐篷顶下,但远离易燃纤维。如果只是简单的蜡烛,可以在塑料袋或空罐头盆里装上松土或沙子,然后把蜡烛直接插在中间。大一些的灯(尤其是烧煤气的)则很成问题,这种灯杀伤力过大,在帐篷里使用比较危险。

  空气流通:空气运动对于保持一个舒适干燥的帐篷环境来说是很重要的。甚至在暴风雨天气,也试着让门或窗半开着透点气。完全封闭的帐篷闷热、窒息又有湿气,而空气流通则保持帐内空气新鲜,将过夜后的冷凝现象减少到最小。保持透气内层和防水外层之间的空气层也是很重要的。大多数帐篷设计时都有所考虑,但你在搭帐篷外层时要注意便于空气流通。

  调整适应户外生活:通常要花上一两个晚上你的身体和大脑才能调整过来适应户外的睡眠。野营新手尤其可能在头一两晚睡不好觉,直到他们习惯这种不平常的夜间休息。许多有经验的背包旅行者在开始旅行后的头一两晚也可能睡不好,直到他们摆脱掉城市生活的紧张焦虑,在慢节奏的野外生活中感到放松。同时,喧嚣的暴风雨天和呼啸狂吹的大风天,甚至夜里动物发出的声音,都可能给人造成一种微妙的焦虑感妨碍睡眠,尤其是当你不得不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过夜的时候。所幸的是,一两天后,大部分人都会渡过难关,在野外开始感到放松,睡眠逐渐变得相当容易。

  如果暴风雨声音太大,考虑使用耳塞以保证休息。耳塞能提供一种有效的声音隔离,这对于最大程度的增加每晚的休息效果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在野外你的睡眠时间会多于在家里,由于日落和黑暗使入夜休息较早,所以对休息的打扰通常造成更多的午夜困乏而不是早晨的疲劳。

 当你的同伴打鼾声很响时,你的睡眠也有问题。这种情况下,但愿有好天气这样你可以把睡袋拖到星星底下去。如果你不得不呆在里面,最好让他(她)侧过身去背对着你;万不得已时,只有用肘推推呼噜制造者。结伴同行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痛苦。

  群体生活:和朋友们一起宿营就像开一个大型的睡眠party,很有乐趣。但睡觉时薄薄的帐篷壁无法隔音,打鼾声、嘈杂的谈话声、围聚唱歌声常常搅得你不能安安静静地睡觉。容易受惊醒的人只能搬得离大家远一点。在温和的天气,当被晚睡的宿营者打扰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远离干扰。一定的距离能很好地保证安静的独处。

  当在一个地方一下来了相当多的宿营者,而且又都寻求安静独处的环境时,相邻的群体可能彼此被激怒。土地管理者把这种磨擦称为“使用者的冲突”,它可以在不同的群体比如背包徒步旅行者和骑摩托车旅行者之间产生,或者在旅行方式相同但彼此风格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发生--;也许是一些喜欢热闹谈天交往的人宿营在另一些喜欢安静的人附近,或者是一些人喜欢晚睡,唱唱歌而附近的另一些人则想早点睡觉。甚至包括在附近走来走去进行的温和交谈,也可能影响其他人休息。在这些情况下只有三个方法:首先也是最容易的,远离干扰。第二,礼貌地和干扰者进行沟通,以一种不伤人感情的平和方式表达你的意见,这可能会带来和解妥协,也可能不会。第三,你也注意自己不要给别人带来噪音和影响,避免无意中惹怒邻居。

  你也可以从根源上消除大量这种摩擦,它毕竟是一个人被惹恼时的一种内在态度。我们很多人都是为了抛开现代生活高度压力带来的紧张感而来到野外。有时,为了最大限度增加野外乐趣和享受,你要有意识地抛开所有那些被压抑的焦虑和烦恼。如果你把时间都花在了对其他野营者的抱怨上,那么很难欣赏大山雄壮的美、倾听山间溪流潺潺的声音或者嗅到遍布野花的原野散发出的阵阵花香。都市的精神负担也许是一种难以背负的沉重,抛开它吧。你会睡得更香。

  保持暖和:夜里一般有两个时间段你可能觉得冷,一个就是当你刚开始爬进睡袋的时候。睡袋内部本身是凉的,需要热量,你可能晚上站在外面的冷空气中也已经全身发冷了。冰凉睡袋带来的那种不舒适感很快就会消失,但有时可能要过上一个小时左右你身上才能散发出足够的热量使睡袋中的温度适宜。解决办法是到达宿营地后保持身体暖和、补充食物水分,选择一个暖和的睡袋,并且换上干的睡衣。假如你需要比睡袋更多的隔热层,额外的干衣物层尤其是在躯干和头部的,能帮助你暖和起来。

  另一个你可能会感到冷的时间是在黎明前夕,那时温度一般降到夜里最低点。而且你大概已经睡了一段时间,身体热量的散发也降到最低。解决这种新陈代谢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选一个足够暖和的睡袋,手边准备一些多余的衣物备用,并准备一些高热量的零食来为身体散热提供能量。

  夜间起来:通常夜里起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生理上的需要。这时你应该很确切地知道手电筒以及鞋子放哪儿了。注意不要吵醒同伴,出帐篷后把门的拉链拉上!如果外面有暴风雨或者蚊虫叮咬,你可以准备一个尿瓶,把尿液排到这样的宽口容器里。当然你也能想象出来,用这种办法排尿很可能不小心搞得很尴尬难堪,又相当滑稽。

  到外面去的第二种原因是为了去系牢白天你自以为很牢的帐篷外层。睡下几个小时后,让人感到意外而惊奇的是,你被拍打在毫无保护的帐篷顶盖上的嗒嗒雨声吵醒。如果你打算出去系上防雨层,要确信防雨层以及必要的帐篷钉是拿得到的,并且对它们的装配足够熟悉,这样你才能在黑暗中凭感觉做到。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济源户外网-天韵茗茶 | 豫ICP备10211396号-1

GMT+8, 2024-6-29 18:00 , Processed in 0.08031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