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救援队5年变化:从草根到专业

[复制链接]
查看: 567|回复: 6

民间救援队5年变化:从草根到专业

[复制链接]
查看: 567|回复: 6
天空

551

主题

2018

回帖

7909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909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天空 2013-4-30 15: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受更多内容,了解更多户外知识,让你轻松享受户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蓝天救援队员在芦山地震灾区救护伤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令许多人在猝不及防间经历了生离死别。五年的时间不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再次令四川雅安人民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间。五年,从汶川到雅安,除了民众的内心更为坚强,来自民间的志愿者团队也迅速成长成熟起来。从一腔热血、两眼茫然的散兵作战,到迅速集结、目的明确的有效搜救,从分散零碎的小团体、小组织,到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专业队伍,“5·12”汶川地震像一道分水岭,进一步促成了志愿者队伍的实名注册,有效扩大了志愿者队伍,也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心找到了更有价值的归宿。”

  从汶川到芦山

  出发速度

  与汶川地震时的民间救援相比,各支救援队伍从地震发生到出发的时间大幅度提前了。壹基金联盟干事蒋怡礼还记得汶川地震的时候,他们的救援队伍从准备到出发大约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而现在他们在四川的队伍在地震发生后半个小时就已经出发了。

  从准备到出发约需一两天,地震发生后半小时已出发。

  人员素质

  参与救援的人员众多,素质不一

  多数救援人员训练有素,具备丰富的救援经验。

  汶川地震后,很多大的民间志愿者救援队,几乎都会每周、每月不定期开展训练。

  搜救装备

  仅携带绳索、帐篷、手电等。

  搜索、破拆、医疗等设备一应俱全。有生命探测仪、搜救犬、雷达,还有统一制服。

  民间救援队的装备之专业,成为了他们进入重灾区成功开展救援的有力保障。

  行动模式

  样本

  雅安地震发生后,王骁宙所带的山东救援队第一时间接到了北京蓝天救援总队的集结令,准备救援设备,尽快赶赴灾区。而当时正在北京门头沟地区寻找失踪台湾老人的他们,按照要求,10个小时左右就从北京赶到了成都。由于道路不通,他们辗转荥经县,搭乘当地老乡的摩托车,在21日早上7点左右赶到了震中芦山县。

  每次救援不再是一窝蜂凑热闹

  “五年前汶川地震时,我们这些民间志愿者就像是刚刚落地的婴儿,经历了这五年的历练,我觉得现在我们快小学毕业了。”23日下午2点,刚刚从芦山县城挖掘出一个新的遇难者,山东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33岁的王骁宙接到蓝天救援队总队命令原地休整,等待第二天再次进入灾区运送物资。

  体系

  从“散兵游勇”到“团体作战”

  “2008年汶川地震时,只有当时的北京蓝天救援队整体进入灾区,我们这些‘散兵’既没有统一的集合,更没有统一的分配,完全就是一盘散沙。”回忆起汶川地震时参加的志愿者行动,王骁宙说自己就像现在许多“游荡”在芦山县街头的志愿者一样,两眼茫然,四处乱走,四处询问别人需不需要帮助,听说哪儿灾情严重拔腿就去,完全没有组织,没有计划。

  在当时,和他一样的“草根”志愿者不在少数。“在汶川的时候,我曾经见过不少穿着皮鞋过来当志愿者的,我问,‘你是来干什么的?’‘我来救援!’‘来救援你带了什么装备?’就见他拿着随身的小皮包在我眼前晃!我告诉他,这地方钱不好使!”谈到汶川地震时的经历,王骁宙告诉记者,其实没有任何经验和救援能力的志愿者,自己本身就是灾民。

  素质

  从兴趣锻炼到专业训练

  到达芦山县后,王骁宙和他的队员们没有休整,经过简单派发任务,8点就直接前往前方灾区灵关。听说灵关有部分伤员需要处理,队伍里还特意带上了两名医生。“还差15公里到达灵关时,就没有路可以通行了,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把医疗器械、药品等等背进去,这15公里,医生可没有这个体力!”而作为蓝天搜救队的队员,这五年来,他们周周有校训,月月有集训,半年有大训,负重越野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支队伍集结完毕了,大本营已经建好,北京总队部分力量已经到了灵关,正徒步走向宝兴。四川救援队早都已经进入宝兴开始救援了。”

  而在汶川地震前,王骁宙和他的队友们作为一群爱心驴友组成了山野搜救队,每次活动仅靠爬山锻炼体力,靠请几位有经验的前辈讲讲搜救技术课程,有个别人参加过急救员培训,但训练没有固定时间,培训也不是硬性规定。

  俯卧撑、鸭子步、负重越野等体能训练,地震、洪灾、无线电、医疗急救、潜水、不同水况下的冲锋舟驾驶等体能技能以及震区的心理培训,无论是民间志愿者组织中最大的蓝天救援队,还是隶属于团委的应急救援队,几乎都会每周、每月不定期开展训练。“我们的训练地点不定,大多都是封闭式集训。锻炼大家在灾难发生时的第一反应,有的时候会紧急集合,三小时之内赶到济南集结,锻炼队员第一时间的应急能力。我们平时装备都要收拾好,只要说走,立即背起东西就走。”

  除此以外,每位蓝天搜救队队员必须要学会急救并去红会参加急救员考试,考完领取急救员证件。培训通讯要考核无线电,按照法律取得业余无线电会员证,拿到呼号,在救援中合法使用无线设备。

  装备

  从带手电到带雷达

  “五年前哪儿有什么装备啊!知道带点绳索、露营设备、吃的,就算是不外行了!”汶川地震时,来到四川参加救援的大多是毫无经验的普通志愿者,其中比较专业的也基本都是由一群有爱心的驴友平时组成的民间山野救援队。绳索、帐篷、手电,是他们唯一知道必须要带的设备。

  而在这次的震中芦山,无论是蓝天搜救队,还是应急救援小组,搜索、破拆、顶撑、医疗、通讯等设备几乎一应俱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雷达、声波、音频,还有了统一的制服、靴子、安全帽、食品、药品,民间救援队的装备之专业,成为了他们进入重灾区成功开展救援的有力保障。

  “那会儿我靠一个人做事真是难,现在咱们有了统一的协调、统一的搜救装备,统一到国家一级灾难中心学习,和国外的一些知名救援队进行交流,联合全国搜救志愿者,每次救援,不再是一窝蜂地凑热闹了。”

  救援队通常采取“轻骑兵”模式。

  保障

  从自给自足到获得支援

  民间救援队变化

  “我们第一梯队六个人20日是坐飞机来的,说实话我真的很心疼那9000元钱。”王骁宙告诉记者,“但是有一个很好的消息,省红十字会给了我们两万元,领导说了,照顾好自己,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尽快开展救援。本次所有费用由山东省红十字会报销。”

  有了支援,王骁宙对于搜救更有信心,也更有动力:“队长他们都不敢轻易派我出去,他们知道我只要去了,不到撤退不会出来。灾区里面有好多事需要干,还会再发现好多新的困难,只要不是接到命令,我是不会撤退的。”

  大量志愿者涌入灾区,其中在进入重灾区的路途中遭遇不幸的事情时刻揪着所有搜救人员的心。怎样能够让他们的生命有所保障?北京应急志愿队负责人员张楠告诉记者,每次发现有志愿者失去联系或遭遇不幸,他们都会从焦急到难过,很久不能消解。“每位志愿者,如果万一遇到不幸,应该有光荣的名分,并且得到安全保障。”张楠说。而汶川地震后,志愿者保险体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山东省分队向总队报备,我具备搜救能力,我有搜救器材,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批准,请将你所有人员信息报上来。”王骁宙在记者面前重现了快速为成员参保的过程。除了资金保险,由于志愿者人数的不停增加,不同情况的灾难也开始有了选择合适人选的余地。“我一般会选参加过大型的、全国性灾难救援培训的,会根据地形选人,比如上次去玉树,挑选的队员必须要有登过4000米以上雪山的经历,这样才懂得怎么预防‘高反’。”

  现状

  民间救援组织五年巨变

  当宝兴县还是一座地震“孤岛”时,一支民间救援队“悄无声息”地穿越夹金山——当年红军长征越过的第一座雪山,在公路打通之前提前赶到了这里。

  “与汶川地震时相比,我们越来越像支队伍了。”这支队伍的负责人、壹基金联盟干事蒋怡礼说。事实上,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的5年时间里,民间救援组织已经从松散的、业余的生存状态走了出来,成为了一种为公众和政府所认可的、专业性不断提升的社会力量。

  民间救援队五大变化

  与汶川地震时的民间救援相比,各支救援队伍从地震发生到出发的时间大幅度提前了。蒋怡礼还记得汶川地震的时候,他们的救援队伍从准备到出发大约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而现在他们在四川的队伍在地震发生后半个小时就已经出发了。

  其次,出发的模式相比以前有了明显变化。过去民间救援队伍总是“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各种物资准备齐全,救援人员才动身。而现在,救援队通常采取“轻骑兵”模式,队员轻装上阵,后续的大批物资根据前方需要确定后再出发。

  “我们从成都绕道夹金山进入宝兴县,就是预先判断了前方情况,虽然绕远,但是不堵车,这样能够提前到达。”蒋怡礼说。

  各种物资准备齐全,救援人员才动身。

  再者,救援的针对性和多样性更强。汶川地震时,救援队通常由登山爱好者组成,队员们更熟悉的是类似于山地搜寻这样的工作,但是现在人员构成多样,设备多样,针对不同情况利用不同人员和不同设备来进行救援。

  此外,志愿者素质较之5年前有了很大提升。2008年汶川地震时,参与救援的人员众多,素质不一,而现在的救援人员训练有素,具备丰富的救援经验。

  同时,救援队伍的内部管理也更科学化。队员根据负责人的指挥,统一行动,各队伍之间也有配合,而在5年前,由于很多是临时组建的队伍,随意性比较大。

  过去民间救援队伍总是“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各种物资准备齐全,救援人员才动身。而现在,救援队通常采取“轻骑兵”模式,队员轻装上阵,后续的大批物资根据前方需要确定后再出发。

  最后,较之5年前,民间救援得到了更多来自于政府和公众的认可。他们与解放军、武警和消防队员之间的救援配合,分工更为细致,信任度更强。例如就在这次地震救援时,“壹基金”得到了一家企业的巨额支持,而在5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变化原因:政府支持下的自我壮大

  民间救援队在芦山地震时的变化并非一日之功,它体现了这5年来民间救援团队的发展过程。事实上,这5年里,政府和民间救援组织的合作越来越多,例如玉树地震、北京7·21水灾,都可以看到政府救援队伍和民间救援力量的合作。而据蒋怡礼介绍,政府购买服务,也促成了民间救援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此外,民间专业救援队员或者负责人经常会到地方公安、消防中队讲授救援课程,普及救援知识。

  同时,这些民间救援团体也经常举办社会活动,像“绿野”救援队的队长野猫便经常到学校和社区里普及科学救援知识,并且通过网络对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

  在这5年里,民间救援组织频繁地参加各种大小不一的救援活动,从野山寻人到重大自然灾害,也扩大了民间救援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从把救援当作兴趣, 变成真正的把救援当作了事业。”一位民间救援组织的负责人说。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图腾单车行

0

主题

6227

回帖

6889

积分

骨灰级驴

积分
6889
图腾单车行 2013-11-24 0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小雨

0

主题

6518

回帖

716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166
小雨 2013-11-24 17: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运动

252

主题

7647

回帖

1万

积分

远古神驹

积分
11032

社区居民

运动 2013-11-24 23: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东东啊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运动

252

主题

7647

回帖

1万

积分

远古神驹

积分
11032

社区居民

运动 2013-11-25 03: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东东啊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图腾单车行

0

主题

6227

回帖

6889

积分

骨灰级驴

积分
6889
图腾单车行 2013-11-25 08: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沙发!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图腾单车行

0

主题

6227

回帖

6889

积分

骨灰级驴

积分
6889
图腾单车行 2013-11-25 12: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济源户外网-天韵茗茶 | 豫ICP备10211396号-1

GMT+8, 2024-12-22 11:19 , Processed in 0.0505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