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如风的旧事

[复制链接]
查看: 293|回复: 0

梦回如风的旧事

[复制链接]
查看: 293|回复: 0
展品会

188

主题

655

回帖

2524

积分

爱心会员

积分
2524

社区居民

展品会 2013-6-7 21: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受更多内容,了解更多户外知识,让你轻松享受户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花湖、牟尼沟、松潘游记
                                                                记不得什么时候自己成了一个慢热的人。有位朋友说,男人其实都是快热。或者他这里指感情,我这里单单指生活。就比如挚爱着花湖,的的确确不过一秒钟的决定。
  我在洛阳,日子一直过得很颓废。每日除了上班、吃饭、睡觉外,网络、户外就为生活仅剩的依赖和支柱。就有朋友建议挪点时间好好专研一门东西,学问也好,爱好也罢。总不至让日子闲置着。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唯一会的,无非是码字。着实让我苦恼。就发现连给学生们上课,也好似在完成任务一般。这样一个危险信号!
  有段时间码了一堆博客里凌乱得没人看懂的日记。就有一位朋友断言,这痞子怕是生活中不能没有了文字。而我的生活里有了或者没有了什么呢?
  有段时间喜读赵玫和陈染,就发现自己开始习惯把事情放在绝然相反的对立面认真思考。而结果只是头痛!无法间断的头痛一直如失眠般缠绕了我。或者这样只会更加苦痛!就想到放弃。就如这段[花湖]的游记,无数次决心不会去写,又坚持着挣扎着写到最后,甚至不愿意用当时的心情,却偏偏要加注更多文字的感触。
  最近工作量陡增,令我再次产生放弃的念头。就有朋友一直又在劝我不要放弃。比如工作,比如户外。我才发现自己只是想找个人说话,只是想要倾诉。自己并非不能吃苦、无法坚持的男人,我不过是妄图着不让灵魂坠入俗套,而这样已然俗套。
真的不会放弃。户外也好,工作也罢。
  仅仅为着些寻找的梦吧!

  这次“五一”的花湖之行的前半截子,由于一些琐事的烦扰,让自己这个临时的队伍“领导”,也在郎木寺有了想撂挑子的念头;后来想想自己在这两年来经历的痛苦,哪一桩不比这一点困难要大,便咬咬牙撑了下来;继续带着10人的小分队踏上了继续南下的旅程,真正开始了我们的花湖之旅。

  5月3日下午14:00整,跟另走一队的其他队员交代好事情,就带着已经包好的一辆车和布鞋带的另外一辆面包车出发了。
  
  车驶出郎木寺,就听见车外的风声呼呼,天晴了!是的,就在两山相交的一个空角里,我看见一方纯粹的蓝努力撕开厚厚的云朵,一点一点接近群山,接近我们。
 
  我们正慢慢接近那抹蓝,在海拔越来越高的二郎山上。二郎山海拔4300米,如若运气好碰上二郎山的312国道没有修路,翻过二郎山当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现在翻二郎山的路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天晴漫天尘沙,下雨下雪路面泥泞湿滑。车穿梭在弥漫的灰尘里沿盘山公路艰难而上,不过驾驶汽车的是个经验老到的藏族小伙子,便使车翻越的难度降低不少。
  行至山顶垭口,看见带头车的布鞋已经下车拍风景了。我下车看见垭口左侧的山坡上,玛尼堆的经幡被风撕拉着哗哗作响,藏民虔诚的信仰,断断是任何也无法阻隔。在海拔4100的高度里,已有众多GGMM感到不轻的高原反应。而站在这里往远处眺望,却的确是件妙事。来时路的山峰变得低矮,平行成一种亲切的遥远。分不清远处是云在山尖,还是山尖绕云。
呼喊吧!向着深远却如触手可及的天空,向着起伏不绝的群山。如我般渺小的众生,向着大自然呼唤出所有热爱甚至绝望。那天际尽头的一汪湖水,是否就是传说中的“花湖”?

  汽车在蜿蜒的公路间缓缓盘旋。天是透彻的蓝,头顶的云朵宛如就在身边悠游。一层一层,时而缓慢时而急速的推进。分不清是车动还是云动,只觉好似一组无限凝固着却被推动的镜头。绝佳的可见度总令人产生着不真实的幻觉,空气中阳光的味道更是如此眩目。

  翻过二郎山一直至花湖,路况都要比之前的路况要好。一行人甚是悠闲自得,不时的看见辽阔的草场上成群的牦牛群或马群,还有被我戏称为“跳鼠”的草原仓鼠。风大的缘故,蒙了面的牧人停伫在路边,总友善的冲我们挥手。水草丰美的地方,总会驻扎了游牧民的帐篷。也会有哗啦迎风作响的经幌,或一排孤怜怜的电线杆。总能遇见些浅浅流过的小溪流叮咚作响,落入平原之后,汇集在一起便成了江河。还有各色小小的海子,十月里亦或被风染红了叶片,远望竟如星星点点的花朵。

  翻过一座又一座小小的山坡,在越接近蓝天的高原上,风的欢呼,水的隐隐约约,阳光的歌唱,古人有“手可摘星辰”之感,而你能清晰的感到伸手便可触碰到软绵绵的云朵,抬嘴便可以将蓝得心碎的天咬掉一个角。每个人都在这低低的天空下醉掉了。

  已失去的和未曾得到的,在失之交臂与期望等待中,这情感也就是最美了。越来越接近花湖时,我的心情便是后种了。

  没有七、八月丰美的水草,没有湖底各种颜色的小花,没有翠绿欲滴的苇荡。五月初的花湖,寂寞而妖娆。阳光星星点点折射在灰蒙蒙的湖面上,狭窄的湖面风一吹满是细碎的金子。湖边的苇荡枯萎还没有返青,只有好象野鸭子的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水鸟偶尔寂静无声的从湖畔低低飞过。湖边的草地倒是绿了不少了,有些马匹懒懒散散的啃着草根,一副悠闲得与此时喧闹的景区毫不相关的样子。由于长长的木制便道已经修好,从景区大门步行至湖边栈桥就已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还是有想腐败的游客选择骑马或是搭乘摩托到花湖边,牵马的多是些健壮的藏族小伙子,一脸紫色的高原红,总能熟练的用汉语和客人们交流。马匹多数很听话,就算客人单独骑也没事。不过也见到一位游客因马突然“翻脸”,将他滚落到草甸里,落得一身稀泥。

  花湖的美丽,除了湖底的小花和湖畔的苇荡,这三座栈桥怕是其“招牌”了。任何一组关于花湖的照片,栈桥就成了绝对主角。而那天的镜头,人物主次都已无法辨清,更何况风景。喧闹的人群来来回回,沉默的只有三座风吹雨打依旧的栈桥。

  离开的时候终于还是忍不住留了影,就算还有今后的重逢,身后难得的空无一人,也算梦过一次了罢!

  到达松潘县城已是翌日的凌晨一点。没有细细打量这座夜色下的古城,便找了一家临近长途车站的家庭旅舍住下了。经营旅舍的是两个年龄不大的汉族小兄弟,是两个狂热的电脑游戏迷,经营旅舍的同时还开着[中国电信]的话吧。俩人年龄不大,脾气却出奇的好,我们入住的几天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遗憾的是,临走时却忘记了跟他们俩人合上一张影来。

  第二天早上,在入住的旅舍楼下的小饭馆吃过早点,便搭上了老布已经联系好的去牟尼沟的包车。车向县城南行驶大概半个小时,到达通往牟尼沟景区的公路岔口,车在一个羌族少年的雕塑前驻足,大家纷纷下来照相。照毕,车继续行驶大约12公里有一个叫三联的三叉路口,左行去扎嘎瀑布,右行是去二道海子,这两处都是牟尼沟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向左行穿行约6公里的原始森林乡道,爬上一个山岗之后就来到扎嘎瀑布入口处停车场。顺着一条栈道走下林区,就看到了隐藏在森林中的钙华滩。这里的钙华滩与九寨和黄龙的都有区别,可以说是二者的综合体:黄龙的钙华池太规范,过于单调,缺少树木花草的生机,像一个一个的人工池塘;而九寨的钙华滩又过于丰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灌木丛,像湿地沼泽,使你很难看到钙华沉积的地貌形态。扎嘎的钙华滩是钙华沉积与黄泥共混形成的,水的流速比黄龙急、又比九寨缓,加之含有泥土,因此滩中能够生长比较高大的乔木林。溪水从林中蜿蜒流淌,穿过一个又一个钙华滩,显示出生机盎然的蓬勃活力。栈道走到尽头就是扎嘎大瀑布,这是一处国内罕见的钙华瀑布,水流从百米高的山崖上声如雷鸣般地飞溅落下,跌落在一级级的石级上,把溪水中富含的碳酸钙、碳酸镁沉积物遗留了一部分包覆在悬崖绝壁的山石上,形成了独特的立体钙华景观。远远望去,整个瀑布似一条黄色的彩练当空飘落人间,气势宏伟,震撼人心。

  从三联右行18公里是二道海景区,这里海拔很高,加之路面较差,略微一点小坡三档都无法前进,油门踩下去感觉像踩棉花,比爬九寨沟的弓杠岭还吃力得多,尽管景区大门处标注是3100米,但我估计途中有些地方恐怕要超过3500米以上。

  二道海子的风格更加近似九寨沟,被称为小九寨。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一条山峡中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多个高山湖泊,尽管相连相邻,然而每个海子的颜色和主题内容却各不相同。比如宁静湖,湖水呈现出令人难以相信的绿色,但却透明见底,似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高山森林之中;素花湖,湖水无色透明,水中长满了水生植物,而这些水草水花被钙华所包覆,看上去就象是象牙雕刻的精湛工艺品洒满了湖底;还有一个湖我记不清名字了,权且叫它珊瑚湖吧,水底盘根错节地分布着某种植物的根系,这些根系又被钙华所包裹,形成了水底珊瑚的美丽形态;此外还有长满了低矮植物、难得一见的高山湿地沼泽生态景观……

  从牟尼沟回来,天上已经下起了瓢泼大雨,原定好的扎营计划也泡了汤。加之次日同行油田的四个MM要赶早班去成都的班车,便早早又回到头天入住的小旅舍做饭解决肚子问题。四菜一汤——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虽然只有唯一的调味品食盐,大家也吃的津津有味,或许是饿了的缘故吧。兴致勃勃地,又聊到了晚上的12点钟。我早已撑不起自己的眼皮,便不顾有了些许感冒症状又喝了不少青稞酒的阿步,上楼睡去了。

  第二天的重点是松潘县城。现在的松潘也算是旅游中心了吧,街边小孩仍然睁着晶亮的眼睛好奇地盯着我们,偶尔灿烂一笑。城边藏居密布,已农居化。
  
  古城的城楼当然是美丽的,虽说重修了,并不觉得刻意的保护,只是觉得当地居民就是需要这样的楼。楼边一排饮食店,清真的看来也不是很可口,但不觉得不干净。

  漫步于古城仅有的十字路口,路边羊头美丽无比,见一个爱一个,偏又不贵,后悔得不得了,因感觉返程火车携带不便,只好摸摸心仪的羊头,宛如它已属于我了。弧线精巧,有的甚至有血迹残留,并不觉得残忍,只是满心幻想那羊在羊群中时,优美的头的震撼与号召,还多少带点性感。“啧啧”哀叹着拥有群羊的梦,漫步在梦幻般的小城。

  古桥如楼,为方便装了路灯及日光灯,远方有新建的庙宇,不以为然。桥名为古松,有绿白之水流过,恍然想起很久以前的一幅油画,几笔赭色,流水、土地、枯松,便觉得这桥边无松亦有松了。旁边的杂乱的民居宛如幽深的树林,踏在桥廊的木板上,有轻响,桥边电线如藤萝,如此密切地和民居结合的古物,好象只有东西华门边破旧地皇城了。

  步出古桥,是一片待拆的破房,黑压压的很有气势,却已整个地倾斜向一边。已拆的空地里,居然有一群小孩在用一根木棒和矿泉水瓶打棒球,真是高原一绝,看来孩子们对棒球规矩非常熟悉。

  破房对面有一排饮食店、购物店,有一家“文明个体户”,居然有一个巨大的招牌,用非常标准的英语写着本店菜单,标准得连学英文的小丽都啧啧惊叹。正观赏间,一阵歌声从旁店飘出,嘹亮高昂整齐,宛若牧歌,细听却是流行曲,过去一看,竟是一群藏女在饮酒作乐,欢歌不止,遂赞叹藏味之浓。看来这块肥沃的土地真是个奇妙的地方。

  中午回到旅舍吃饭,休息了一会儿,又拉上了表妹重又走了出去逛街。那时已是临近傍晚,暮色苍茫的山峦,极高的天上有一点云,反射着山那边的夕阳,金黄轻盈的羽毛般,而天空已深蓝,有星星在闪烁。到底是高而寒凉之地,藏民虽仍是黄种,但体形却已明显变大,想必自然规律,但行走于一群巨大的藏男之间,跟在异域似的。想穿过城内的一串板房到桥上望江水,问路,路边女子丢下两字走了,口音重,听不甚明,于是按女子指向而去,突然路边有狗头从篱笆中伸出,硕大无比,犬牙狰狞,狂吠不止,也不知有无锁链,只引得前边之狗亦狂吠,心脏早已狂跳不止,却牢记古训“有狗勿逃”,只得呆立原地,胆站后退十米,这才方想起女子所言为“有狗”。

  人流渐多,我们发现人流的去向城东的广场,正贴近东门的内侧。粗糙的水泥地上有几个小孩在溜旱冰,而大群的人们围在一起,不知在干吗,只有颤颤啊啊的藏歌传出,好奇挤进人堆,却是一个大“锅庄”,只怕有二百人吧,围成三个圈,圈中一大录音机代替了锅庄和全羊。人们在几个老太的带领下,痴然起舞,虽然动作有明显的斧凿痕迹,但却也藏味十足,看得我们脚底发痒,于是奋不顾身冲进队伍,最初几节中惹来围观人们的笑声,然却渐渐熟了,动作幅度也大了,围观人们又在笑,表妹说我跳得象蒙舞,而我却跟着录音机在哼哼,好陶醉的。渐又发现,还是动作幅度小些好,味道更足些,有如小醉。邻排的藏女着美丽的藏袍,珠子并不多,每次跳错都听见她在笑,我也笑。散场了,意犹未尽,在回去的路上,我们仍四步一拍地在扭,同场的藏妇拖着小藏女飞速超过我们,看着我们自娱自乐的舞步,留下了爽脆的笑声和明亮闪烁的眼睛。

  望着寒冷的天空,星星仍如千年前一般灿烂吧,不知这星下的人们怎么祈祷呢?虽然他们也改吃大米了,也穿汉装了,我想,雪山不会消融吧,清风也会依旧吧,大地也该不会抛弃他们吧?

  寒风吹过,我脱下衬衣在夜空中挥舞,想必风已将我的祷告带走了吧,我想向这夜歌唱。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济源户外网-天韵茗茶 | 豫ICP备10211396号-1

GMT+8, 2025-5-10 15:09 , Processed in 0.0466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