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复制链接]
查看: 91|回复: 0

成长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复制链接]
查看: 91|回复: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受更多内容,了解更多户外知识,让你轻松享受户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关于大学生活<br />    许多同学在高中时,都常听老师和家长这样说:“再忍一忍吧,到了大学就好了。”其实,高中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到了大学更为复杂。拖延到了大学,发现什么问题都来了,处理起来十分费劲。<br />    作为青年大学生,究竟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处理呢?扩大的讲,事情就极多,缩小的说,就三大核心问题:择学、择业、择偶。这是每个青年必须面对的问题。<br />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许多理论都是告诫大家要“统筹兼顾,系统安排”,这种观点是对的。生活是立体的,也是动态发展的,单纯的有所偏颇,会造成日后不必要的麻烦。<br />    回想起大学的日日夜夜,常常觉得自己走了许多弯路,很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思考,早作安排。接下来,我想分别从求学、择业、交友三个方面谈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二、关于求学<br />    首先,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求学从爱校开始,从尊师开始。古人曾讲“尊其师而信其道,”我见过很多反面典型,更坚定了这个认识。我听过很多同学的言论,大家都认为“屈就”与此,是高考发挥失常的原因,还有的同学都大四了,还狂妄的认为自己在这里屈才了,什么都没有学到。出去看看别的学校,大学生大多都有这种感觉。想想真是奇怪,究竟什么样的大学才能让我们满意呢?清华、北大、复旦、南开?他们不少人也持这种心态,这样下去,似乎只有国外大学好了……<br />    我想说的是,考到一起,说明大伙儿的智商都差不多,并不存在多少水平超常的人。如果有差距的话,那就是优秀者持续不断的努力。对于很多低年级的同学,特别是那些原本基础不错的同学来说,如果及时端正了这个态度,对其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br />    其次,现今时代,认真读书、踏实做学问的人不多了。由于读书过于功利,所以就显得十分浮躁。学问的价值在于修身,其功能顺序还是古人说的对:“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将读书做学问的出发点定位于升官发财,那肯定是学不好的。但事实情况恰恰如此,丘成桐就痛斥过中国学生的这种功利观。正因如此,所以很多人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而只关注于知识所能带来的眼前功效。这样做,就造成一部分人在自己所学专业上十分被动和煎熬。这种祸根在高中升学时就已经种下了(报考志愿的时候,许多人不是什么热门、什么容易就业就报考什么吗?),只是如今自食其果罢了。<br />    对于其中的功利主义求学观,我想择其一点劝勉大家:我通过网络、书本资料了解了许多职业院校,深深的体会到普通本科教育与专科职业教育是不一样的,当今中国普通高校本身职业教育特色就如此明显,难道还急于求成,把自己变成技校生么?<br />    我说的意思是,技校生出校门就应该具备上岗操作能力,这是目标定位就是如此,而大学本科的目标不能止于此。我看到许多忙于考证的学生,也见到许多希望在大学把自己培养成专才的人,就想起自己走过的弯路。<br />    实际上,过早地将自己职业化是很危险的,也许会得到就业时的一些优势,但是对咱们的终身发展不利。所以,我建议师弟师妹们学好本专业最基础、最厚实、最艰难的学问,而不是舍本逐末学习一些技巧,比如考什么商务翻译证、心理咨询师、物流师、报关师之类的,为什么呢?过早的将自己定型,今后便很难触类旁通,更何况那些证件花钱就考的下来,有什么意义?相反,那些花钱很少的证件不容易通过,比如英语四六级不容易通过,是吧?用点心在这些上面,不仅可以培养自己踏实的态度,还可以为家里节约一些钱财,何乐而不为呢?<br />    所以,务本才是本科教育当务之急,否则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过不了多久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缺乏同类职业发展的能力。举个小例子说明之,我看见一个同学摄像并刻录光盘,我很佩服的说:“哇塞,真厉害,我怎么就不会呢?”他回答说:“这有什么好羡慕的?当我刻录第一张的时候很高兴,当我刻录第10张的时候也很开心,很有成就感,当我刻录第100、1000张的时候,我就想把机器砸掉!”大家想一想,同样的道理,你愿意这么早把自己变成一个专才?<br />    有些同学似乎对目前所学的专业深恶痛绝,高考失误了,想通过考研重新把握自己的命运。针对那些已经准备改换专业的人,特别是希望通过考研而改变自身就业方向的人来说,也许真的需要仔细权衡一下。隔行如隔山,如果只是凭借幼时一种虚幻的梦想或者某种简单的兴趣而作出改弦更张的决定,这似乎很有危险。<br />    我所研究的职业指导理论极力主张“人职匹配”,但是也是相对意义上的,并不存在绝对的合适。每个人都有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潜质。所以,方法对路也可以取得成功,而不必要走冒险的策略改变太大,比如有些学生总是会幻想着四年教育学之后去读会计学,心理学去学统计学,我的基本看法是:如果实在是无法继续下去,也得保证取得基本学历再向相同领域专业迈进,而不是做太大的改换。<br />    至于考研本身,我想给出三个问题给大家依次思考:(1)你读研之后做什么?(2)你适合读研究生吗?(3)家庭经济状况如何?这三个问题顺序最好不要颠倒,如果让我重新抉择,也许我会放弃考研,因为读研期间会面临更多问题,且机会成本过大,毕业之后又不能迁就太多,就业的时候不免非常尴尬。<br />    当然,对于那些只是暂时躲避就业的人来说,考研是暂时的港湾,但这种港湾也是危机四伏的。比如,我的一位研友曾戏说“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这绝不是危言怂听,在当今法制不健全的时候,女硕士、特别是没有攻博计划的女硕士处境十分艰难。男硕士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其压力更胜于女硕士。读研需要许多人真正的抗干扰、拒诱惑、戒浮躁,而这些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br />    我南北交游,发现硕士研究生是一个相当尴尬无奈的阶层,如果没有将来攻博士的打算,我劝某些同学放弃考研。一段时间内,中国就业压力只会有增无减,何必又要在学校多待几年呢?当然,对于那些适合并愿意从事科研的人来说,我倒是劝勉他们努力读研究生,毕竟研究生是培养科研人才,如果放弃自己的专长,未免有些可惜。总之,对于考研,“适合者为之,投机者戒之”。<br />    求学之事,有些人是升而不学,有些人是学而不升。但解决对策只有两个,所谓“有心即佛”、“无心亦是佛”,要么以最大的功利主义去争取,今后再补给之,要么平心以对,从基础做起。<br />    三、关于就业<br />    许多大学生的求学目标似乎就是找个好职业,即就业顺利。这种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仅仅以就业为目标,似乎对今后生活无益。为什么呢?因为职业是有境界层次的,上等境界为治生,中等境界为安命,初等境界为谋食。<br />    目前,谋食主义很普遍,许多人正所谓“荒不择路,饥不择食”,在就业时且饥又渴,能抓住一个机会便是大幸。实际上这种心态怪不得我们大学生,十几年寒窗不容易,我也深有体会。但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我要说的是,如何避免饥荒,治标之计就是功利,治本之计还得有踏实的求学态度。<br />    很多同学,在大一大二就以谋食主义态度对待未来的就业,试想一下,这样的职业又有多少意义和发展可言呢?现在有许多大学生一进入社会,只要找到安定的工作以后,就希望马上享受。他的就业观在于谋食,而且希望一步到位。这样的态度比较危险,我建议一种比较健康的态度,就是不要一开始就奢求,我们希望的是明年比今年好一点,后年再比明年好一点,逐渐地好。一下子追求到极其丰富的享受,这里面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你的工作有了问题,或出现其他差错,你整个就处在困难之中了,你的人生就可能整个地完了。<br />    年轻时,我们不应该太过于注重毕业后的享受,如果着眼于即时利益,就会舍弃许多职业可能性。我亲自体会到就业时诸多同学慌忙的心态,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以时间去不断尝试错误了,也许还能碰撞到迟到的成功。对于在校生来说,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与就业相关的事情:<br />    (一)专业对口性。真正有能力有修养的人是可以从事任何职业的,至少也能从事一群职业,而不是特定的岗位、狭义的职业。我见过一个同学,就业很专、目标很死,要找深圳地区的人力资源之中的招聘和薪资方面的工作,有个工厂请他去做绩效考核都不去,这样死的目标虽然后来成功了,但是过程伤痕累累似曾劫后余生一般。<br />    其实,文史财经,理工农医,大类之中对应很多职业群,相关专业去适应一下也是很好的。比如,我们当时心理班15个左右的同学在从事人力资源,还有很多在从事教育教学,没必要一下子把路限死。凡是那些限死出路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学校把他当作技校生培养,他自己也把自己当作技校生努力,可悲的是:双方都成功了!<br />    还有,我想说,朱元璋以前是当和尚的,温总理从前是搞地质的,只有相对性,没有绝对的。他们最大的能力,在于触类旁通。而有些本科同学很专啊,比如有个别同学,对于焦虑理论、对于抑郁症有很深的研究和见解,这样好不好呢?学习的时候还行,要是以这样的态度去择业,那就完了。这一点,我的基本意思是,就是告诫师弟师妹,还是要从求学上下工夫,切不可将自身道路层层设卡,都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自己用什么方法了。<br />    (二)兼职和干部。不少同学是专职干部,兼职读书。还有专职在外打工,兼职回来上课的,他们以宿舍为旅店,以食堂为快餐店,终日忙碌于非本职工作。说到这些,我觉得这些人要么会后悔,要么不承认后悔。学生本职工作还是读书,如果说读书做学问没意思,那是他们没找到方法而已。<br />    在外打工兼职,一天30—50元就很不错了,如果不太缺钱,就尽量少去做这些工作。要做也得有些技术含量的。我希望大家要么不打工,打工就要挣钱,要做技术含量高点的工作。否则,别人在校学习,你为了三五十元很不划算的,正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呀!<br />    至于干部,我也是当过的,觉得能锻炼一些能力。但是现在发现,好多挺好的同学,一当干部就变了,官腔十足,人际关系手腕很到位。其实,到我这个年纪,可以奉劝一句:当干部,做点事就行了,其他的就别太变质了。中国是个政治大国,几千年在人际关系上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在学校里不要急着学这些东西,出了学校,在社会上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二年全会了,何必在大好的青春时代醉心于权力和威望呢?<br />    更可怕的是,不少干部日理万机,公务缠身,见之风尘仆仆,雷厉风行。我当年也这样过,有得必有失,请后来者们思考一下,究竟失去了什么?如果失去太多,赶紧回头是岸,让贤于他人吧!<br />   (三)择业。再谈一个择业问题,与前两个可能关系不大,但是我想补充一下,作为就业的第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常言道“货比三家”,不作比较是很亏的,那么怎么比?很有学问。我想从宏观上说一下,要么复杂全面的比较,要么只看主要因素。<br />    两个职位,怎么复杂的比?大家可以去查职业决策技术。要是简而言之,就是用每项重要度×概率,然后加和。就是将每一项予以评分计算比较,然后用整体相互权衡,这个项目必须多一些,至少30项,比如工资,职位A:重要度(9)×概率可能性(80%),职位B:重要度(9)×概率可能性(70%),各项予以加和,算出职位A总分与职位B总分比较。项目越多越好,这样才更理性。换句话说,我希望大家在择业时以最理性、最全面、最系统的分析技术去权衡利弊,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兼以思考今后发展、择偶、生活等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理性人、经济人。<br />    上面是希望大家全面考虑。现在要告诉大家第二个方法:那就是考虑的越少越好,考虑少了择业就更直接,因为抓大放小,你为了某种顶级需要而放弃了次等需要,这样做,相信会成功得更快,也更使得心理舒适。<br />    可怕的是,有些迷茫者介于二者之间。未得患之得,得之患之失,要了鲜鱼要熊掌。要是世界上有完美之事,哪里还会等你呢?世上不乏聪明人,你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全面分析不透彻的时候最好偏颇一方。<br />    总结以上择业二法,就是要么理性全面,要么走向极端,越是缠绵悱恻,越是彻夜难眠。所以我常告诉失眠的人,要么坐起来把问题想清楚,要么喝醉睡着。跟择业是一个道理,数什么绵羊呢?数完绵羊数山羊也不够的。千万不要做“佛能渡你,你却自己脱不了身”这样藕断丝连的事情。<br />    接下来,我摘录一段话劝慰择业的同学:“一个人的人生要真正幸福快乐,就是要走自己的路。这条路不一定赚钱,也不一定能有很好的地位,但他心甘情愿,因为这样过一辈子他认为值得。很多艺术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包括一些学哲学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认为人活着就是要有自己的意义,按照自己的志趣去发展,无论受多少苦难,也甘之如饴。”<br />    四、关于交友<br />    说完就业,说交友。搞心理学的我,很愿意正视现实。虽然大学现今睁一只,闭一眼,不提倡也不反对,但是也是需要我们这些“理论家”提醒指导一下的。<br />    交友之事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女生,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孩子就业,刚说了不少,对于交友,男女皆要慎重才行,女怕嫁错郎,男也怕恋人掣肘的。在知交方面也要用心的。<br />    (一)先谈以恋爱为基础的交友。这似乎是自由之象征,不少同学高中被压迫过多,所以大学中好好弥补一下。我已经很久没出办公室了,出来一看,呀,罕见单人行了。我并不传统,只是想提醒一下,身边并非如此单纯。<br />    我咨询过的情感来访者,无一例外已经看破红尘。想想真是可惜,才二十出头,红尘已经看破,今后的婚恋必然生活在阴影当中,久久难以释怀。<br />    无论男女交友都必须以“上进心和忠诚”为首要条件,至于其他,各自排序吧。无论从理性还是非理性的角度,这一点都应该放在首位。忠诚也许伪造,但上进心是很难伪造的,过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出来。当今这个时代,没有上进心的人,要么现在把你同化,要么将来把你拖垮。忠诚就不用说了。要是这个都不在乎了,我相信你没有耐心看我的文章到这里还没有厌烦!<br />    以婚恋为目的的交友,需要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拖累。当今生活不易,两个人的结合,应该是如虎添翼,比翼双飞。如果因为谈朋友而渐不如前,似乎就划不来了。幸福的标准是“别人看着你们觉得幸福,你们自己也觉得幸福。”光自己觉得幸福是不够的,不信的话,可以去问一下自己的父母。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一个好的归宿,亲人亦是。<br />    关于择友的原则,与择业是一个道理。要么全面细致的核查,与你的内心标准比较,要么只看重一点,比如“对我好”、“很听话”、“和她在一起很快乐”;不要以十全十美,倾国倾城要求之,否则,只会孤家寡人、形影相吊了。<br />    (二)关于以相知为基础的交友。这种朋友也很关键,人生于世太过孤单,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能为你分忧解愁也是一大幸事。好多同学不注重这个,实际上,大学期间找一位好朋友是很难的,能有这么一两个,将终生受益。<br />    我本人时常受几个朋友打击一下,才变得如此清醒,否则一腔热血,早把自己烧死了,不会坐在这里娓娓劝导大家了。我是南方人,周边很多创业者,发现大凡成功者,莫不有好友相助。一个人成功很艰难,何不早日谋划,交得几位好友?知根知底的朋友确实放心,无论是创业还是以要事相托,都无后顾之忧。将来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所以,友情是很宝贵的,特别是知交相寻。务必细心体会并力行之。<br />    五、关于生涯发展<br />    生涯发展似乎很多人不感兴趣,这是因为咱们现在许多人是相当功利的。你跟他谈就业,谈眼前一二年还行,谈终身发展,他就觉得虚。我建议如果您看到这里,不妨听我讲完这最后一个问题。<br />    关于生涯发展指导,言外之意即是生活指导,我希望大家在二十岁左右的现在,能够真正清醒地思考一下“生活”。如果因此你进步了,我就很高兴地告诉你,我们都长大了,我也为这一套理论得以传播而欣慰。<br />    生活之下的境界是生存,生活之上的境界是生命。上材不器,中材成器,下材不成器。作为我们大学生,至少要成器吧!对于不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br />    生存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不至于太难,如果你以后生存都成问题,那么就是因为你不成器。生活就像一张网,也像一粒石子在水里泛起的波纹,于别人的波纹相互叠加。<br />    处理生活是需要技巧的,在处理之前,我想提醒大家,这个网里东西很多,需要“统筹兼顾,系统安排”,这与前面讲的一致。如果只是以一种僵硬的处理方式去应付动态的生活,只会剪不断,理还乱,岁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r />    所以,建议大家从大学开始培养一种生活的态度,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他有个学生叫陶行知,把老师的话颠倒了一下“生活即教育”,两人都对,两人都很伟大。<br />    对于生活,对于教育,都需要大家用心体会。出学校了,生活即教育,在学校里教育即生活。需要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教育。<br />    教育有三境界,生活也有三境界,他们都可以概括为“成绩——成功——成长”。<br />    成绩就不用说了,因为它是暂时的。那么成功呢?也只是暂时的,成功可以喜悦一阵子,但高一点追求是成长。成长,成长,我们的成长也许很艰难,但请不要把这种成长苛求于后代,苛求于自己今后的生活。<br />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成长才是终极目标。<br /><br /><br /><br /><blockquote class="blockquote">From: http://www&#46;nankaibinhai&#46;com&#46;cn/read&#46;php?tid=148&page=e  Powered by PHPWind&#46;com</blockquote>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济源户外网-天韵茗茶 | 豫ICP备10211396号-1

GMT+8, 2025-5-4 18:28 , Processed in 0.04613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