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安天宝岩骆驼山出行纪行

[复制链接]
查看: 270|回复: 0

福建永安天宝岩骆驼山出行纪行

[复制链接]
查看: 270|回复: 0
哇咔咔

399

主题

1433

回帖

5757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575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哇咔咔 2013-6-7 2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受更多内容,了解更多户外知识,让你轻松享受户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福建永安天宝岩骆驼山出行游记,车子临近永安,分别和小白、笨笨电话联系。小白还在上班。笨笨还在赖床。如果天气好,下午出发。对了,到网名叫不要命的阿东新开的店铺看看,购些新装备……
                                                          星期六 2005年4月23日 永安天宝岩骆驼山出行游记(1,结伴同行)

    每到周末,血液中的负氧离子特别激动,吵闹着要补充能量。

    一大早,打开电脑,了解好友们今天出行的安排。敦复的好友说,如果今天不下雨,就再上紫云洞山。李“教授”几个朋友要去天宝岩。

    急急忙忙收拾一下装备,带上生活日用品和少量食品,七点半就出发了。

   车子临近永安,分别和小白、笨笨电话联系。小白还在上班。笨笨还在赖床。如果天气好,下午出发。对了,到网名叫不要命的阿东新开的店铺看看,购些新装备。

    连忙拔打电话。阿东说他早已起来了。店铺在永安分司右路,燕瑞花园科星电脑店内,也就是在二院附近。
    刚下车,就看到阿东,他开车到车站来接我了。

   教授李腾腾、大梁梁福生、阿廖廖宏辉,也来接我了。

   车子没有去店铺,直接到集合地。阿隋隋新华,老朋友徐海明都已经到了。

   新朋友阿桂叶桂鹏,初次见面的张秀珍、张秀燕姐妹、陈小霓也到了。

   一行11人,分乘两部车,经桂口,向天宝岩方向驶去。

    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 位于永安市西洋、上坪、青水3个乡(镇)交界处的石罗山,距市区25公里。保护区内面积 1.1万公顷。

    这里是戴云山余脉,属于中、低山地貌,最高处为主峰天宝岩,海拔1604.8米;最低处海拔580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2座。

    今天我们要登的山只是其中的一座,由南山寨、岬头坪等组成的峰,像沙漠上的骆驼队一样,一匹接一匹,所以叫它骆驼山。

    车在崎岖的山道上颠簸,车底盘一次又一次地刮地。

    行至西洋镇三畲村的上甲自然村,我们下车休息。

    天气不好,群山笼罩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犹抱琵琶半遮面。

    当地老乡指着正前方,一个云雾缭绕、人迹罕见地方,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要登的山。
星期六 2005年4月23日 永安天宝岩骆驼山出行游记(2,迷落石阵)

   我们决定在上甲找个好向导。省得迷失方向。

    正是制作笋干的季节,家家户户,男男女女,忙着采笋,煮笋,榨笋,问了几个,都说没空。

    后来才知道,村里登过这座高山的没有几个人。山上有些古怪的传说,他们也怕迷失方向。

    终于有人肯带我们去了。才50多岁林伯,看上去好像有60多。他说这山他登过十多次了。

    林伯当向导,好像没有什么经验。竹林里明明有捷径,他偏偏不懂得带,弄得我们多走了好多路。

    遇到有好景,他也不会介绍。当地世代传说的故事,他明知也不说。

    在竹林里转了大圈子,林伯让我们扒开荆棘丛,钻入密草丛,下到一个大山沟。我悄悄注意一下,边上有其它可以小路通进来。

    暴露在阳光下的大山沟,宽约十米,向上看好像直通山上的悬崖峭壁。往下是望不到尽头的巨大石块群。石与石之间,没有小碎石,更没有土。几乎都是方块多边形状的,很少有圆或者橢圆的形状。有点像街头摊位上大大小小的豆腐块。

    沿着石头阵往山顶冲,越看越觉得大自然鬼斧神工。由大大小小方石组成的一个大石阵简直成了一条八面威风的巨龙,在和牛魔王相斗;那块孤芳自赏傲立一边的大石块,就像一个巨人墩坐在地上牧羊;这几块巨大的石块,分开看时像鹰、青蛙和熊猫,组合一起看,就是无事不能的如来佛。

    显然,这是第四纪冰川期遗留下来的产物。露出地层的有泥盆纪和侏罗纪的沉积岩,以及深层侵入的花岗岩。

    暴露强光下的岩石,由于雨水的冲刷,风化土早已顺石缝流走了。用手尽管摸它,扶它,手还是干干净净。坐下、躺下,衣裤也脏不了。

    两边被植被覆盖的岩石,有的布满青苔,活像长毛的动物。有的只是上面长些劂类植物,还是赤身裸体。

    传说,这里原是条大米沟,味道特别好,每天流出的大米正好够山脚下的村民吃。一个贪心的后生天黑后摸上来,想把米洞挖大,多流些,到外地去卖。山神非常生气,把整条大米沟的大米粒变成了大石块,把贪心的后生变成天天要干活才有饭吃的骆驼守在这山上。

    多少年过去了,骆驼生了小骆驼,成群结队了。巨石块也繁衍了后代,壮大了。


    星期六 2005年4月23日 永安天宝岩骆驼山出行游记(3,林深苔滑)

    临近大峭壁,石阵更难行了。从这里登顶绝对上不去。

    山上压根儿就没有路。我们在林伯的带领下,扒开挡道的虫网、荆棘,自己开条路,绕道而行。

    这里是天宝岩里典型的亚热带山地苔藓矮曲林,猴头杜鹃林是这里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最为典型的植被类型。

    猴头杜鹃林分布于冷湿、多风的孤立山顶与山脊,容易遭到破坏而不容易恢复。它是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的最具代表性的山地苔藓矮曲林和地形顶极群落。

    这里的猴头杜鹃林显然比紫云洞山的高。由于我们人在密林里,虽然暂时还看不到那壮丽美景,但是从地上的落英缤纷中,可以感受到这可爱的精灵是多么引人入胜。

    山鸟的叫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据说,这里和周边栖息着黄腹角雉、白鹇等40余种鸟类,它对当地湿地生物多样性、地质变化与气候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落叶连连,林深苔滑,一不小心,有人就坐了电梯。

    这一带具有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同行的朋友告诉我们,这一带有维管束植物185科151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钟萼木等5种植物可以看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黑桫椤、金钱松、香榧等16种植物随处可见。还可以找到38种省重点保护植物。

    我们在一棵高大的长苞铁杉树旁停下脚步。发现有人悄悄地在树上剥了一圈皮。创口是新的,显然,这是盗木者干的事情。他们为了偷盗方便,减轻运输重量,用这样的办法,让树木先干死,再盗走。

    这棵上百年历史的长苞铁杉在盗木者的屠刀下已经没办法挽救了。非常可惜。远处还有几棵不知名字的树木也被剥皮。这有可能是团伙干的。

   大家的心情非常郁闷,游兴低落了下来。人世间居然有这样的人,可以干这样的缺德事。

   一只小花虫拖着长长的丝线拦在我们面前,挡住我们的前进。平时早已用树打落它了。可今天,大家纷纷避开它,宁可多走几步绕道,也不想伤害它。

   坡越来越峭,路越来越难行。地上的树叶和花瓣也越来越多。

   手上的勾伞,此时成为最好的登山手杖。几次打滑,都化险了。

   星期六 2005年4月23日 永安天宝岩骆驼山出行游记(4,古寨萍踪)

   没有现成可行的路,只能跟着感觉走了。

    每遇到一处险景,林伯就东看看,西瞧瞧,用他的经验带大家找路。

   一条石砌的栈道突然出现在悬崖上,林伯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告诉大家,上面就是南山寨。

    我们顺着类似旋转楼梯的古道,小心翼翼地向前。临近山顶,一座类似防御工事的人工石墙横在隘口。有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极其险要。

    步入隘口,只见数十处古石墙依山形地势,有规则分布在崖顶峰的各要害位置。每一处设立一门大炮或一挺机枪,就可以封锁崖下的要道。

    这里是天宝岩一处理想的观测点,春可观笋破顽石吐绿,雾霭环山;夏可观杜鹃百花盛开,飞瀑流泉;秋可观枫林红叶似火,野果飘香;冬可观冰霜雾淞世界,北国风光。

    同行的朋友情不自禁地称赞道:这真是“黄山之佳景、庐山之气候”

    放眼向四周望去,但见古木参天,百花争艳,云涌山动。云雾中一群山鸟,叽叽喳喳地从头顶上越过。

   这个季节正是天宝岩考察探险的最佳时间。

   钟萼木、长苞铁杉、福建柏、穗花杉、木兰、红豆杉、沉水樟、米楠、浙江楠、白乐树、红豆树、银中花、香果树、短萼黄连等植物,此时的景观和林象最好。

   黄腹角雉、金钱豹、黑熊、穿山甲、白鹇、猫头鹰、羚羊、蟒、华南虎等动物春季也较活跃。

    据说,去年3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CUN)委派的美国明苏达动物园猫科专家杰夫教授,在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胡德夫博士陪同下,到天宝岩录觅华南虎踪迹。

    在这一带发现华南虎5处挂爪,长40厘米、宽30厘米,由此推测该虎属雄性虎,重约100公斤。

    这个荒废的古寨也许曾经就是华南虎的藏身之地,如果是,我们就成了深入虎穴的英雄了。

    在古寨的旧墙基附近,我发现的一只正在捕捉昆虫的变色龙。它背部颜色和石墙没什么两样,不注意根本发现不了它。只有它伸出长长的舌头,舔吃地上的虫子的一刹那,才可能成为别的动物的猎物。
   令人不解的是,山寨里并没有水源。


  星期六 2005年4月23日 永安天宝岩骆驼山出行游记(5,山花烂漫)

    在整个骆驼山群中,南山寨所处的位置就像是领头骆驼的头,岬头坪就像是它的前驼峰。连接它们之间的山崖就成为骆驼山的脖子。
    我们在南山寨大峭壁,也就是骆驼后脑勺顶上休息。这是一处回望驼峰的极好的观察点。

    只见岬头坪和后面的群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满山遍野的猴头杜鹃,如漫天繁星,在陡峭山崖上,在嶙峋怪石中,露出自己娇艳的面容,展示出夺目的风采,令人目不暇接。

    山风吹来,带来那沁人肺腑的花香,使人如痴如醉,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劳累,一时间烟消云散。
  我再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向对面群峰,大声呼喊起来。

    游遍东西南北好风光的教授、大梁、阿廖、阿隋、海明面对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也目瞪口呆。

    秀英、秀燕姐妹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水、泥水,贪婪地,大口大口地,深呼吸起来。真会享受。

   初次加入登山团队的阿桂,不知从哪里摸出一瓶XO,向队友们表示热烈庆贺。

   美酒的飘香勾起大家的食欲,队员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午餐,与大家共享。

    女队员备吃的真在行,午餐有鸡有鸭还有蛋。男队员味口也真好,两手黑呼呼的,抓住点吃的,就往嘴里送。

   云雾浓厚起来了,山风又吹起来,好像要下雨。可太阳偏从云层中探出脸来。

    佛光!不知谁喊了一声,所有的人都停下狼吞虎咽的动作,静静地等待美丽的海市蜃楼的出现。

    据说,这种天气最容易形成海市蜃楼奇观。

    佛光没有盼来,小雨点却落下了。不时夹带几朵花瓣飘下来,落在队员们的头上、身上。要不是因为黑呼呼的手,零乱的头发,还真以为是参加朋友的婚礼,出席什么典礼。

    教授一时心血来潮,竟爬到悬崖边上的一颗树上去,说什么要登高望远。年过半百人了,身手还是那么敏捷,心态还这么好。

    阿隋今天的情绪没有在紫云洞山的好,大概当后卫不顺利,思想政治工作并不好做。

    大梁很开心。没有带装备的行程对他来说,太轻松了。

    海明对天宝岩最熟悉,如数家珍,向我介绍了不少有关的知识和民间传说。

    阿廖是天生的乐天派,不时地露出一两句笑话来,让大家哄堂大笑。

    人在花丛中,花在云雾里。花因人美,人为花狂。

  星期六 2005年4月23日 永安天宝岩骆驼山出行游记(6,我要回家)

    从驼头南山寨到驼峰岬头坪,要经过U型的驼脖子。没有现成的路,非常艰难。

   小霓是头一次参加野外活动的女同胞。本以为这里有现成的路,像逛城市公园那样简单,没想到会这么艰险。

    开始,她还觉得挺新鲜,有说有笑。进入深山老林后,滑了几下,觉得有点委屈。开始打退堂鼓了。在阿隋的劝说和帮助下,她硬着头皮往上爬,好不容易登上了驼头南山寨。美丽的风光让她也开心了一阵子。

   到了南山寨,小霓本以为就到顶了,可以回家了。没想到更艰难的行程还在后头。

    穿越U型地段,对每个人都是毅力和意志的考验。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悬崖隘口下来,手脚并用,有好几个地段没有可借力的树木,只能倒伏着往下爬。小霓在阿隋的指导帮助下,终于也下到U面底了。

    这是个两边都是绝壁的谷底。通往岬头坪的悬崖更徒,正面登,显然不可能。

    林伯带我们继续往下查找,寻求绕道的路子。途中,我一不留神,坐了一次电梯,手也划破了。

    阿燕、阿英连滑了几下,仍然有说有笑。互相戏说对方的狼狈像。

    小霓有阿隋的保护,还算不错,没有出险,只是身上又多了些泥。

    在U底下去约50米的地方,林伯找到上峭壁的隘口。大家又一次向顶峰发起冲击。

    海明体力充足,一马当先,当起开路先锋。教授不甘示弱,步步紧逼,像追赶猎物的猛狼。

    阿廖不停地前后招呼,生怕有人掉队。阿燕、阿英登山,巾帼不让须眉。阿桂气喘吁吁,当作走马观花。

    最辛苦的是阿隋,快不了,急不得。如老鼠钻风箱。

    小霓好不容易爬上了一个峭壁,眼前又出现70度陡坡,急得她眼泪汪汪。唠叨着要回家,不想再前进了。急得阿隋对奋不顾身冲在前面人直生气。

    大梁急中生智,说,下山不从原路返回,一个也不能落下。

    小霓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噙着泪水,继续前行。

    大梁悄悄地说,永安人叫女婿叫“色狼”(音),把下雨叫成“老虎”(音)。小霓出门碰到色狼,又遇上老虎,不哭才奇怪

   星期六 2005年4月23日 永安天宝岩骆驼山出行游记(7,精彩回顾)

   正是中午时分,云层越来越厚,山雾越来越浓,天色越来越暗。此时能见度不超过5米。突然一道亮光在头顶闪亮,树、石、人刹那间特清晰,紧接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几个队员不约而同地惊坐在地上。倾盆大雨立刻落下来。

    好恐怖啊!刚冲的山顶的徐哥,脸色一变,说了声:快跑!拔腿就往山下冲。李腾腾愣了一下,也跟着下跑。所有的队员都惊惶失措起来。

    闪电一个接一个地闪,雷声一个比一个响。刚才还坐在地上,抱着杜鹃,说想要回家,和隋哥生气的小霓,一下子站起来,顾不上抹眼泪,以令人惊奇的力量,毫不犹豫地往山下冲。

  带路的林伯面如土色,慌忙中瞎指挥起来。一会儿,大家竟冲挤到一个悬崖峭壁上。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山上压根儿就没有路。我们在林伯的带领下,扒开挡道的虫网、荆棘,直往上冲。

   前面是大峭壁,当过空军的不要命,两只手和两只脚并用,借力用力,一下儿就冲上去了。秀珍和秀燕,没花太大的力气也上去了。轮到我了,手攀脚蹬,转眼上了一半。眼镜突然滑落下来,幸好右手紧急空中拦截,及时抓住了眼镜,可人也往下滑了,赶紧左手死卡石上,用抓眼镜的右手抓住一棵小杜鹃树的根部,这才自我得救。

   整条大山沟,全是望不到尽头的巨大石块。石与石之间,没有小碎石,更没有土。几乎都是方块状的,很少有圆形或者别的形状。有点像街头摊位上的豆腐块。

   沿着石头阵往山顶冲,越看越觉得大自然鬼斧神工。由大大小小方石组成的一个大石阵简直成了一条八面威风的巨龙,在和牛魔王相斗;那块孤芳自赏傲立一边的大石块,就像一个巨人墩坐在地上牧羊;这几块巨大的石块,分开看时像鹰、青蛙和熊猫,组合一起看,就是无事不能的如来佛。

   很显然,这是第四纪冰川期遗留下来的产物。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济源户外网-天韵茗茶 | 豫ICP备10211396号-1

GMT+8, 2025-5-10 18:27 , Processed in 0.0462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