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疆纪行

[复制链接]
查看: 253|回复: 0

新疆北疆纪行

[复制链接]
查看: 253|回复: 0
天空

551

主题

2018

回帖

7909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909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天空 2013-6-7 21: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受更多内容,了解更多户外知识,让你轻松享受户外!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新疆北疆游记


                                                        新疆游记(1)喀纳斯 D1+D2

早就听说新疆是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多民族文化,多地貌风光,多物产品种,这一切都深深吸引我的目光。总于,飞往乌鲁木齐的一天来到了。怀着新奇的心情,飞机飞过瀚海大漠,高山大川,降落在乌市的机场。

为了节省时间,在超市采购了一些给养物品后,我们一行人乘包车连夜赶往喀纳斯。由于修路,车行至后办段就只能在便道和正常路面上不断切换,颠簸异常。再加上人多车挤,经过12小时后,当我们到达布尔津县时无不感觉到腰酸背疼。在粗略地吃过早餐后,我们又上路了。

又经过5个小时,这才于中午时分到达了我心中的圣地――喀纳斯。这时一行人已是饥肠辘辘,不得不先去用餐。当拿起菜单点菜时,我们才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菜居然会这么贵!看来想在喀纳斯通过打牙祭来犒劳一下自己的愿望是破灭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吃不好也要玩好,找哈萨(大家都称哈萨克族人为哈萨)选马去!

选马是要有技巧的,主要要有两点,第一没有坏脾气,也就是“温”;第二就是要有“油门”和“刹车”的信号,也就是“顺”。只有选对了温顺的马,骑马才是一种乐趣而不是风险。看马是否“温”,当人走近它时,如果它头转向你,而且两只耳朵的耳窝正对着你(而不是眼白露出,耳朵贴在脖子上),那就是比较和善,没有恶意。这种马不大会咬人踢人。看马是否“顺”,骑一骑才知道。翻鞍纫镫后用双脚一磕马肚子,胯部向前一送作个催马动作,它就开始加速小跑;再磕一下,就四蹄腾空飞奔,这就是有“油门”了。再试试“刹车”,双手用力向后收缰,同时嘴中吆喝“嘟……”,马应该开始减速,一会儿就停了下来。这马才是温顺的马,许多劣马都是只有油门没有刹车,经常会把人摔下来,非常危险。

选好马后,一行五人一阵飞奔,冲向喀纳斯湖边,驱马入湖,水花四溅,好不惬意。喀纳斯湖是喀纳斯河的源头,湖水的来源是融化了的雪水,富含矿物质,因而水并不是清澈透明的,而是泛着乳白色的蓝色。传说中湖中有巨大的湖怪,有人说是“鱼大为怪”,但是终究没有人能够考证过,这给这个美丽的湖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据说沿湖上溯,骑马走四天可以走到湖头,再向北就是白湖。白湖的北岸耸立着友谊峰――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四国的界山。

踏过水际,再攀山峰,湖畔的制高点观鱼台是不能不去的。

骑马只能达到汽车站,工作人员禁止我们骑马登台。我抬头一看,好像也并不是很高,而且有木制的阶梯直通山顶,心想“Easy(容易)”!马拴入林中,带队的哈萨向导和Carl一起看马,大苏,Stella, 圆圆和我开始爬山。走上台阶才叫苦不迭,山的组成部分是沉积岩断层山,坡陡路险,而且一波三折,每次都以为已经到了山顶,往上看才知道上面还有好长一段路。原来以为是观鱼台的山头实际上只是第一个坡顶,而观鱼台则是在三个坡顶之上。爬上观鱼台时大家都筋疲力尽,横七竖八地躺倒一地。费了这么大力气,观鱼台的景色却令人失望,这里只能看见一池碧水和绿树蓝天,连一个鱼或怪都看不到。真是奇怪为什么要叫“观鱼台”,叫“白受累”岂不更好。

傍晚,马蹄声伴着夕阳的余晖送我们回到了村里。在路上碰上个哈萨,直夸我们的马好,然后说“我们赛一赛”好不好,我正想同意,他又说“我们赌什么?”。唉~~,哈萨的嗜赌贪杯是有名的!说是傍晚,因为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实际上已经是北京时间8点半了。

一结帐,每匹马20元/小时,向导费是100元,我们共骑了5小时,平均每人120元。晚上夜宿蒙古包,每人30元,看来除了吃饭,喀纳斯的消费还不算太贵。

这里的晚上非常的安静,也不象大城市那样灯光闪耀,连小草都好像都睡着了。但是晚上上厕所却成了问题,因为根本没有厕所,不论男女,只能到牛群旁或树林中就地解决。由于没有灯光,一不小心就踩上一堆滑溜溜的牛粪。

新疆游记(2)喀纳斯至禾木

在喀纳斯的蒙古包中睡的一晚可真香,可能是累了,第二天起得比较晚,九点半才起床。但这却是当地人通常的起床时间,对他们来说并不晚,只相当于新疆时间七点半。大家懒洋洋的梳洗选马之后,一行十余人浩浩荡荡杀向禾木。

禾木乡据说是摄影师的天堂,春夏秋冬都有各自不同的美丽,特别是秋天的时候,由于海拔不同,桦树林呈现出带状分层的颜色,一层绿,一层黄,一层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煞是好看。向导说,可惜我们来得太早,树叶要到9月25日之后才能红。看来这样的美景只能下次再来时欣赏了。

这一路我们时紧时慢,经过宽阔的草原,茂密的灌木丛,高峻的险坡,荒凉的乱石滩。途中饮马黑湖,在哈萨的家中讨要了馕饼和酸奶吃。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艰辛跋涉才到达禾木乡。到禾木时已是深夜,只能听到禾木河彭湃的水声。

进旅店时实在是人困马乏,驮行李的马一停下来就站着睡着了,大多数人腿上的皮磨破了,许多人连饭也没吃就回房休息了,我也觉得两腿发软,可还是坚持着把饭吃完。可以说,这一次每个人都到了极限。后来才知道这段路通常是分两天走的,晚上是要夜宿黑湖的。

许多人盼望这一切磨难能有个回报,可以拍到日出朝阳红胜火,但是第二天的雨却让这个愿望化为泡影。雨是从清晨开始下的,而且越下越大。由于是高山地区,雨滴很冷。但这一夜,两个哈萨向导却为了守护马匹,在野外无遮无拦的睡了一宿。我很佩服这些哈萨,他们从来不用雨具,下雨时就披一件大衣站在雨中,任凭斜风骤雨的浇灌。我问他们冷不冷?他们回答说,不冷,习惯了。大概这与他们平时吃肉喝奶的游牧生活饮食有关。

绝大部分人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禾木,而我和大苏却积极准备去友谊峰的事情。下雨正好让我们能休整一天,并且找向导。

但是禾木边防哨所的维族指导员说沿禾木河上溯根本没有马道,而且时常有哈熊(棕熊)出没,现在正在繁殖期,为了保护小熊仔,母熊的攻击性很强,根本没有哈萨愿意作向导。果然,找了一上午,没有一个人愿意领路。看来友谊峰是去不成了,但也不能闲呆着,我们只有骑马去美丽峰,等待天晴。

雨下得更大了,美丽峰被一团云雾包裹着,策马狂奔,雨打在脸上有一种透骨的寒意。下山时,大苏的冲锋衣已经湿透,我的手套和靴子也都灌了水。路已经被雨水浸透,表面上看上去松松的黑土下却是奇滑无比的稀泥。马一步一滑,我只好下马牵着它前行,专门避开道路找草地行走。

新疆游记(3)禾木乡

还好今天老天开眼,天晴了。耀眼的阳光洒在雨水刚刚冲洗过的草原上,发出明亮的绿色;牛羊在安详的吃着嫩草,不时发出心满意足的鸣叫;微风吹得白桦树的叶子敲击在一起,发出悦耳的哗哗啦啦的声音;从山坡的坝子上下望禾木小镇,像是摇篮中的婴儿;禾木河带着欢腾的水花,一路向山的那边飘淌过去;远处的高山上则披了一层薄薄的雪,像是新娘子戴的头纱;山的迎风一面是没有云的,背风的一面却拉出一面三角状的旗云。这一切醉人的景色使我想起了童年时唱过的歌:“蓝蓝的天空上飘着些白云,白云的下面是那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风景虽然迷人,但是一想到新疆还有那么多的风景点还没有去,可不能在此停留太久,遂决定于晚六点离开禾木,向贾登峪进发。经过讨价还价,我们以380元的价格从小哈萨――哈兹别克那里雇了四匹马,其中一匹驮行李。

出禾木的路和进禾木的路不同,是一条越野车道,比较好走,还可以时而欣赏欣赏路上的景色。一路沿着禾木河穿桦林,越小溪,一直走到禾木河与喀纳斯河的交汇处,天已经擦黑了。我们忙将行李卸下,马放南山,在一片空地上支起两顶帐篷。哈兹别克将马鞍上防磨的小棉被往地上一铺,就这样在野地上露宿了。我很奇怪这么短的被子,盖了头就盖不了脚,他只穿了单衣单裤怎么睡得着?

等到支好帐篷,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仰望天空,一直在城市中生活的我才惊异的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星星,才明白银河的含义,原来在上海最多只能看见那几颗最亮的星星。我和大苏聚在帐篷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舒坦。酒酣胸胆尚开张,东拉西扯聊了不少男人话题。随后带着七分醉意,懒洋洋地缩回自己的帐中,在漫天星斗的注视下,伴着滔滔河水昏沉沉地睡了过去。凌晨时分,气温下降到只有4~5摄氏度,带错了睡袋的大苏被冻得睡不着(他的睡袋只能防22摄氏度),而盖得很少的哈兹别克却泰然自若,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早上,太阳从厚厚的晨雾中探了一下头,照射出帐篷上结出的晶莹的露珠,一阵山风吹过,将围绕在周围的雾气驱散,露出了青青的山丘,但转瞬间又被从下方喷涌而出的云雾吞没了。透过雾霭,传来一阵阵马的嘶鸣,牧民的马群踏破迷雾,毛色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突然,马群惊起一只在灌木从中歇息的鸟雀,扑棱棱地越过河谷飞到了山的那边。我站在帐外,等着帐外的露珠被阳光晒干,注视着涌动的河水,忽然发现喀纳斯河和禾木河交汇后,水面一分为二,左面禾木河的水色较深,而右面喀纳斯河的水色发白,真是泾渭分明。

沿着喀纳斯河前行,又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了横跨喀纳斯河的布拉罕大桥。说是大桥,实际上也就是能通过越野车的一座木桥,桥面已经破烂不堪,很奇怪这样一座破朽的木桥是怎么能抵抗住汹涌的喀纳斯河水的呢?过了布拉罕大桥,再翻过几座小山就到了喀纳斯和禾木公路的交汇处――贾登峪。

贾登峪是个山谷中的平坦草地,温州的房地产商在此处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店――太阳堡。据说几年后这里就会成为旅行团的中转地。但是我却并不因此欣喜,因为遍地的垃圾和酒瓶正在提醒我们,经济发展的代价就是对自然的破坏,游客们觉得舒适的欢笑换来的是小草们的哭泣。

从贾登峪到布尔津有夏利或桑塔纳,每人30元,满人就发车,到布尔津只需要1小时。计划第二天能到达巴音布鲁克,所以到布尔津后没有休息,直接赶上往乌鲁木齐方向的长途卧铺车赶到奎屯。但在奎屯听到消息说两天前下大雪,路面积雪成冰,217国道已经封闭。去不了巴音布鲁克了,只好从奎屯折回乌鲁木齐,真是天不佑我!

新疆游记(4)乌鲁木齐

走进乌鲁木齐二道桥,马上就觉得自己好像是置身国外的唐人街,尽管文字还是汉字,但是周围人却都是维族人,满耳都是打着嘟噜的维语。有几座穹顶新月的清真寺,但是却不像汉人的寺庙一样是随便都可以进的,据说只有穆斯林才能进入,我也只好远眺而已。

二道桥国际大巴扎(维语:市场)是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的商品物美价廉,带有非常浓厚的新疆特色。但是工艺品的叫价一般很高,而实际成交价却往往只有报价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过就那些工艺精美程度来说,我们这些口里人(内地)人认为即便是二分之一的报价也是便宜之极的了。

我一向觉得买卖不一定要让摊主没钱赚,只要自己觉得合算就可以了,于是花50元买了个精美的首饰盒。大巴扎内最收口里人欢迎的就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哈萨克马鞭和维吾尔人随身携带的英吉沙小刀。摊贩极力向我们展示英吉沙小刀是多么的锋利,能够削铁如泥,但是我明白,英吉沙小刀真正的价值是在于它那手工艺装饰的华丽刀柄,刀柄的花饰越丰富,镶嵌的宝石越多,它的价格也就更昂贵。买好英吉沙小刀后,旅游者一定要注意,在乘坐火车时千万不能将其塞到行囊中,因为一旦被X光机扫到后就会被立即没收,最好是随身携带。另外如果要大量的携带不如邮寄回家,一般的摊位上都可以帮着办理邮寄。

在二道桥大巴扎走累了,觉得自己需要坐下来休息休息。于是叫了乌鲁木齐十分有名的酸奶子来吃。酸奶子是冰冻过的,不加一点糖,冷和酸的刺激让口舌之间产生了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不过这里的酸奶子的价格比别的地方的要贵,两块钱一碗,而别处只要一块钱。闲坐无聊,恰好碰到另一个来自上海的驴友,他推荐我尝尝这里的冰激凌,奶味足且没有甜腻的味道。我们一边品着特色冰激凌,一边天南海北地聊了开去,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小时。这时,大苏发过来一条短消息,说是正在和一个外国学生一起逛街,我一时对大苏的景仰如滔滔江水,泛滥开去。真是为他这种无私的国际主义助人精神所感动!

乘2路汽车回去,才发现的确有八楼这样一个站头,怪不得刀郎他唱到“……停靠在八楼的2路汽车……”,原来我还奇怪汽车怎么能停靠在八楼呢!

新疆游记(5)吐鲁番

从乌鲁木齐出发,我就奔向了著名的瓜果之乡――吐鲁番。吐鲁番离乌鲁木齐不是太远,大约三小时车程就到了。途中经过达坂城风车森林,据说原本公路是要从达坂城中心穿过的,但是由于当地官员的贪婪,想借此敲诈公路局一把,所以现在的公路远远地绕开了达坂城,甚至连边儿都没沾一下,造成后果就是直到现在达坂城的经济还是发展不起来。

一到吐鲁番,我们直奔著名的坎儿井。坎儿井实际上是一个地下引水暗渠工程,只不过为了开凿暗渠,每隔一段距离就挖一口竖井。井中挖出的土方堆在洞口周围,拱成一个圆台型,看上去像是鼹鼠的洞。坎儿井之所以著名是由于它的长度和工作量。在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工作量堪比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不能不算是个奇迹。坎儿井引来了天山的雪水灌溉了吐鲁番绿洲。要不然在这个年降水量只有16mm而蒸发量高达3000mm的地方根本不会长出植物。可以说没有坎儿井就不会有这个瓜果之乡。

出了坎儿井,我们直奔交河故城,故城建立在两河交汇处,故而称为交河。河水形成了自然的护城河。据说原来这里的居民是信奉佛教的,市中心就是一座大佛寺,虽然经过多年的风水侵蚀,现在依然能看出它当年的雄伟规模。后来由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攻破,全城老少斩杀殆尽。蒙古贵族害怕将来遭到佛的报应,便下令将佛像的双眼挖去,好让佛像看不到他的罪行。后来又觉不妥,索性将佛像彻底捣毁。不过交河故城比起高昌故城来还算是保存较为完好的,还保留了城门,古井,官衙,官宅和民宅,现在正在向联合国申请“世界遗产”。

本来今天的最后一站应该是去葡萄沟的,但当车停在公园门口时,我们发现这里的门票竟然要60元钱!太宰人了!而且司机告诉我们说里面的景色也没啥看头,和坎儿井的葡萄长廊差不多,一点意思也没有。还不如去老乡家,有吃有喝有跳舞,临走时只要买点葡萄干就好了。我们于是走进了一户叫“巴依老爷”的维族老乡家。主人马上就端上来西瓜,哈密瓜,各色葡萄和葡萄干招待我们。我瞪大眼睛,希望能看到漂亮的维族姑娘给我们表演“扭脖子”舞,结果没想到出来的女子鼻子平得像糖三角,眼睛小得一条缝,一点都不像是维族人,倒像是汉族人穿了件维族衣服而已。对歌舞失去了兴趣,我们沿着梯子爬到房顶的凉房上。凉房是由土抷垒起来的,在这个没雨干燥的地方,这种房子才能安然矗立。凉房中倒挂着晾架,上面挂满了一串串新鲜的葡萄,若干天后,这些葡萄在干燥空气的作用下就会变成美味的葡萄干。

出了“巴依”家,天色已晚,我在长途汽车站找了个旅馆住下,每个床位30元,三人合住,有公共浴室和公共厕所,房间倒还干净。安放好行李,将贵重物品寄存在总台,我一身轻松地和大家一起到小吃广场上吃晚餐。晚餐真的很丰盛,有拌面,烤全羊,烤肉(羊肉),烤羊腰,烤羊心,啤酒也没少喝。

第二天,我们又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行程,到达鄯善县的库木塔格沙漠公园。库木塔格是维语沙山的意思,库木塔格沙漠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到了这里我才明白,靠植树种林是没有办法组织沙漠化的,水才是生命的一切,有水的地方就是城市绿洲,没有水的地方就只能是沙漠。水是有限的,浪费水就是扼杀生命。趁着Stella一行骑骆驼的当口,我独自一人冒着火辣辣的太阳爬上了沙山。从沙山上望过去,城市像个绿色的地毯,而沙山周围除了靠近小河那边有几颗稀疏的骆驼刺外,什么都没有。感觉自己的正在被周围干燥的空气拔干,于是顺手抓起一辆滑沙车,从山顶一冲而下。那种感觉真像急流勇进。

从鄯善回吐鲁番的路上经过火焰山。火焰山由于地处隔壁,因为气温极高,岩石呈赭红色,山坡的形状像燃烧的火焰而得名。坐在车里并没感觉有多热,下车拍照时才觉得像火烘炉烤,气温居然高达55摄氏度。火焰山下有个人造景点,叫炼丹炉,实际上就是个圆坑中间插了根温度计柱子。据说最佳摄影点在里面,但是要收20元门票。不过,我才不会去花那个冤枉钱呢!

原本计划傍晚搭乘去喀什的火车,谁知到了吐鲁番火车站(实际在大河沿镇上,离吐鲁番还有40公里)才发现,售票处人山人海,根本买不到票。一打听才知道现在正是新疆棉花收获季节,大量拣棉花的打工者涌向阿克苏、喀什这些棉花主产区。看来只好返回吐鲁番,第二天搭车去库尔勒,到了库尔勒再想办法。

新疆游记(6)库尔勒

早上,搭车前往库尔勒,一路上都是戈壁荒山,一片的棕褐色,开始还觉得新奇,后来就只感到令人混混欲睡的压抑和乏味。一路上只有我们车的180KM/H的超速警报在响,路况太好了。

到达新疆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南端的莲花湖风景区,一丈多高的芦苇让人觉得这不是炎热干燥的南疆,倒像是温暖湿润的江南。芦苇荡中的水中高速公路又让人觉得和当年雁翎队活动的白洋淀相仿。摩托快艇左冲右突,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水中高速的终点――库尔勒的母亲河,孔雀河的零公里源头。这里不是狭窄的山泉,而是一片开阔的湖面,看来孔雀河一定是发源于地下泉水了。船老大说如果早来一个月,这里的湖面全都开满了白色的莲花,所以叫做莲花湖,而现在只看到些零星的残叶了。湖的北岸有一片小沙滩,可以去游泳,但是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水温变低,已经不适合下水了。

从莲花湖出来,我乘车翻越过一座不高的山脊,就到达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首府――库尔勒。库尔勒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南疆,素有北疆桥头堡之称。由于库车塔里木石油基地的生活区安排在这里,经济十分发达,城市建设也居新疆前列。特别是近年修建的孔雀河两岸观光区,有新疆外滩之称。

这时接到大苏发来的信息,他今天进了巴音布鲁克,路虽然很难走,但是可以进入。于是决定临时改变行程,放弃喀什,转道和静,经巴伦台进入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第二天一早坐了1小时车达到和静,抵达时已是11点钟,到售票处一问才知道去往巴音布鲁克的班车只有两班,七点和九点,这时最后一班车恐怕现在也已经过巴伦台了。只好买好明早的车票,将行囊安排在交通旅馆。和静是个小镇,也没什么风景点和名胜古迹,在这里呆上一天岂不浪费?听交通旅馆的服务员说博斯腾湖北岸的和硕金沙滩非常有名,在这么炎热的天气中到湖水中泡上一整天未尝不是个好的选择。

乘班车先到和硕,再搭车到乌什塔拉,从乌什塔拉国道边20元包了一辆出租车开到金沙滩。

金沙滩是将一座沙山推平后造成的,毒辣的日头将沙滩晒成了明晃晃的白色,沙子烫脚,所有从更衣室里出来的人都是一蹦一跳地从沙滩上快速通过的,我也不例外。原以为湖水也会被阳光灼得温吞吞的,但当踏入水中,才感觉到阵阵寒意从脚趾头上直透上来。越往深水游,就越觉得异样,水是分层的,上层的水轻而温暖,下层的水重而寒冷。踩水时,脚就像被人拖住般沉重。不能久游,于是走到岸边的水摩托旁问问价格。“每分钟20元……”我心中一喜,正想要租一辆飞驰水面时,那人又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一百元起租”。◎#¥%!新疆人真是不会作生意,有钱赚都不要,难怪那么多水摩托在水边晒太阳。

出了金沙滩,坐上了一个维族小伙子的出租车。他看着我一身戎装还带着头盔,很不解地问:“你是马兰(我国著名的核试验基地,就在库什塔拉旁)的摩托兵?”

“不是。”
“那你……”他指了指我的头盔
“这是骑马用的,我喜欢骑马。”
“到金沙滩骑马?”
“不,游泳,因为这里没马骑。”
“那你早说呀,我有几个蒙古朋友,他们有好几匹。”
“什么马?”
“赶羊的马。”
“多少钱?”
“不要钱,随便骑。”他笑了笑。

这时,我看到了少数民族的淳朴,想想看我们这些城市人张口闭口钱呀钱的,真是没意思。

新疆游记(7)巴音布鲁克

早上6点,被服务员用粗暴的叫早方式¬――砸门所吵醒,粗略洗漱后登上了7点的早班车。但是左等右等,车就是不开。一问才知道,司机在等一个昨天已经买了票还没登车的乘客。一车人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这名乘客才姗姗来迟。新疆人时间真是不值钱,汽车等人的时间比飞机都长。要是这名乘客今天决定不走了,又不去退票,一车人岂不是要傻等上一天?

终于,汽车于8:15开出了和静,经过巴轮台时买了个烤馕作早点,这个馕居然成了我一天的口粮。一路虽然是草原路程,但是由于道路正在修建,车经常要开下路基,走搓衣板路。时不时碰到大群的牛羊,还要给它们让路。结果近300公里的路,整整开了10个小时。由于前些天刚刚下过雪,车左手边的山峦上还残存着些许白雪,草原上的溪水也多了,曲曲弯弯的,好像是多个小型的九曲十八弯。

晚上6点左右才到达巴音布鲁克镇,由于九曲十八弯和天鹅湖距镇上还有几十公里,所以有小昌河等在长途汽车站,包车费是200元。据说九曲十八弯的落日是很好看的,为了赶时间,马上包了一辆车,路过天鹅湖也没停下。司机跟我说,前几天,雪化了之后,水比较大,已经看不出九曲十八弯,只能看到镜子一样的湖水。

九曲十八弯的大门离观景台还有一公里的距离,门票10元,骑马上去要40元,真是十足的奸商!不能让他们赚我的钱,于是决定徒步走上去。

今天还好,虽然水依旧很大,但是还是能看出九曲十八弯的形状,像一条亮亮的绸带一样盘桓在草原上。时不时从水面上传来几声嘹亮的天鹅鸣叫,更显得这地方的空旷。山顶上碰到几个旅行者,其中居然有几个北京老乡,但是我的口音已经对不上了。原来由于我多日在外行走,为了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学说了一口的新疆口音,一张口都是“啥呀”,“咋的”,而且带有新疆人特有的浓厚的鼻音。

开往天鹅湖的路上,司机终于忍不住问我是哪儿来的,我说是北京,他奇怪地盯着我说“不像”。

“我是从北京过来的呀!你觉得我是从哪儿来的?”我看他一脸狐疑,就问他。

“像是乌鲁木齐的 ……”

“对,好眼力,我就是在乌鲁木齐长大的,后来到北京当兵。这次是从北京回来的……”

“就是嘛…...”他满意地笑了。

新疆的傍晚8:45分,我终于到达了天鹅湖,这个后悔呀,应该在天亮的时候先来天鹅湖。因为雪山离湖很近,天亮的时候,雪山倒映在湖面上应该很好看。而现在,太阳只在天边留了一丝余晖。

天鹅湖实际上是沼泽水草地,不骑马没人领是不能进去的。马镫收得很短,很不舒服,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有的地方水深及马腹,短镫才能保证脚不打湿。司机来时跟我说,虽然这地方叫天鹅湖,是野生大天鹅的自然保护区,但还是有许多游客看不到天鹅。但是今天我的运气还不错,居然看到了两对,除了优雅的天鹅,这里还有成群的水禽在余晖中鸣唱。真是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回来的路上,司机问我下一站要去哪里,我说明天打算去那拉提。他说他就是那拉提人,今天一定要回那拉提,可以捎我一程,路上他有人聊天不会犯困,我也可以省掉巴音布鲁克的住宿费。一拍即合,晚10点45,我请他吃过手抓饭后就乘车翻过海拔3600米的达坂,于0点到达那拉提森林公园入口。下车时他一个劲儿地叮嘱,进公园走哪个门可以逃票,然后怎么走,走到哪里有草原可以宿营,维族同志真是好呀!

新疆游记(8)那拉提

深夜独自走在那拉提的路上,除了头顶上的头灯亮光之外,四周黑漆漆的,走在路上的确有些慎人。司机说过达坂上有狼,下雪的时候就会下来。风吹到林中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总觉得身后有什么东西跟着,握刀的手由于紧张都有些僵硬。真是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走了几百米,找到一块空地,搭好帐篷已是凌晨一点了。由于是晴天,刚开始没有搭外帐。但是等睡下后才发现风太大,吹得帐篷摇曳不止,始终睡不安生,只好三点钟又爬起来,搭上外帐,重新固定了一番。

早上醒来,这才发现握所睡的地方是雪源避暑山庄外的一片宽阔的草地,几头小毛驴隔着铁丝网正用好奇的眼光打量我这个陌生人。清晨的空气是带有花草香味儿的,阳光晒在草地上,明晃晃的亮。
收起帐篷,走在去往观景台的路上,走到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去。正好有人骑摩托经过,于是拦下问路,才知道还要走三公里。谢过后继续前行,他却叫住我,“朋友,我带你上去吧!”路上一聊才知道,他是回族人,在那拉提做羊皮生意。到了观景台下,我问他要多少钱,他说顺路带的,不要钱。感觉回族朋友真不错。

爬观景台一般是要骑马的,一问价格,40,太宰人了!好在山也并不是很高,也不很陡,半山腰上还有羊群在吃草。于是决定徒步上去,为了走最短路线,没有走马道,而是笔直往上爬。本来以为会很容易,爬了才知道什么叫千里无轻担。背着帐篷背囊还真吃力,走到后来有些脚软,由于不在马道上,如果向后翻倒就一滚到底了。

爬了半个小时,终于达到山顶。山顶是平的,一群马儿懒散地躺在草地上。周边的风景的确很美,白白的蒙古包散落在草原上,一条蜿蜒的大河从山间穿过,遥远的雪山更衬托出森林的翠绿。

从那拉提下来,走在去往公园大门的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回头一看,是个最多不超过17岁的年轻人。他几乎是命令式的对我说,“上来吧,我捎你。”坐上车后,我们闲聊,原来他也是回族,是个牧民,家就住在那拉提镇上,正好顺路带我去车站。由于那拉提马上就要下雪了,草也快黄了,所以他们全家已经都迁了出去。他一个人要供养一个上大学的姐姐和两个弟弟。“你爸妈呢?”我奇怪地问,我觉得一个不满18岁的孩子实在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生活压力。“他们离婚了,不管我们了。有时我真的感觉撑不下去了,真想当兵去一走了之。姐姐在北京读书一年学费就要5万,我刚把200头羊卖了,才4万。”我看着他那瘦小的肩膀,不禁长叹一口气。

到了汽车站,我要给他10块钱作为车费,他说啥也不要。又一次感觉到回族人乐于助人的真诚,令我感动,愈发使我厌烦大城市中金钱至上的文化。

从那拉提没有直接去伊宁的班车,先到新源县,再乘长途到伊宁。伊宁处在峡谷低地,气温很高,与高海拔还需要穿毛衣的那拉提草原产生了巨大的反差。经长途汽车站旁的司机介绍,住进了10元一晚的康达旅馆。洗过澡后轻装乘2路公交车到达伊犁河大桥拍照,桥上碰到不少驴友和自行车车友,互相交流了一番。在河边一直等到夕阳西下,找到有利地形,抓拍了不少落日镜头.
”济源户外网” www.jyhww.com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人文精神,以“自主、绿色、氧气、阳光、健康、友谊”为宗旨,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群体组成。是户外运动者的家园,也是个人挑战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济源户外网-天韵茗茶 | 豫ICP备10211396号-1

GMT+8, 2025-5-10 18:40 , Processed in 0.0478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